记者:张校长,胜利五十八中是在东辛采油厂驻地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张俊连:东营市胜利第五十八中学于1988年建校,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学校始终坚持“三满意一放心”的办学目标,秉持“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活校”的管理策略,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创新之路,把“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全力实施“5422”工程,尤其重视“问题导学式”课堂改革、“晨诵·午读·暮省”儿童阅读课程开发建设、“缔造完美教室”新教育实验项目推进及新教育“每月一事”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等。
记者:张校长,您刚才多次提到“新教育”,请您谈谈学校选择新教育的原因及新教育实验的运行情况。
张俊连:接触新教育应该是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一书,其中提到了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及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的四大改变及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等六大行动,这既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又是途径,真正引领我们回归教育的本源,所以下决心在学校全面推行新教育实验。我们通过选择构建理想课堂、营造书香校园、缔造完美教室、新教育每月一事四个实验项目施行,现在四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记者:咱们学校对“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阅读课程开发和建设是怎样开展的?
张俊连:“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阅读是我们倡导的一种回归朴素、回归原点、回归心灵的儿童生活方式。
关于晨诵,具体做法是将晨诵课纳入班级课程体系中,每天一节课开展以节日、情感、节气等为主题的诵读活动。学校分别编印了各种诵读教材供学生阅读。每天 20分钟的午读,五年要进行20000分钟的午读,阅读60本以上的经典童书。暮省指的是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业以后,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且用随笔和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记者:咱们学校启动了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实验项目,请您就实验的开展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张俊连:“缔造完美教室”就是在新教育生命叙事和道德人格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新教育儿童课程的丰富营养,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形成有自己个性特质的教室文化。每个班级都设计个性鲜明、特色突出的班名、班徽,室外设置了以“多元评价”、“课堂改革”、“新教育实验”为主题的文化。走廊设置了以习惯、砺志、科技、国学为主题的文化。教师办公室设置了以理想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等。这些看似微小的课程,成为孩子卓越发展的一个个节点,助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记者:新课程改革,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作了怎样的努力?
张俊连:在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坚持开展以“贴近一线,关注实践,尊重生命,唤醒自觉”为主题的班主任管理论坛、教师发展论坛等研讨活动,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并组织开展了“中心名师进校园”活动,让教师与名师对话,促进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同时开展好“示范课观摩”、“学科主题教研”等校本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设计课堂、驾驭课堂等能力,造就了一支肯吃苦、乐奉献、敢争先、业务精的教师队伍。
记者:张校长,请您谈一下学校下一步工作以及学校的发展愿景。
张俊连:面对未来,我们还是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创新”这条路,以新教育和课堂教改作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志在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知名品牌学校。教育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应该做到,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发展成为幸福的过程,让每个人在各自的起跑线上跑出最快的速度,用绽放来证明自己。
(记者 李长莲)
新闻推荐
带着满满一车助学物资,两万两千五百元助学款,10月2日下午,东营爱心助学团队一行一百三十余人,来到了临沂沂水县,这里,泉庄镇尹家峪小学和崔家峪镇对荆峪小学的师生们正期待他们的到来。活动由...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