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玉亮
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保险业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发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风险保障。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费收入稳步增长
成经济运行的“稳定器”
今年1-5月份,全市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29.81亿元,同比增长35.43%。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26亿元,同比增长21.12%;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8.55亿元,同比增长45.89%。全行业累计承担社会风险责任5737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6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9家,人身保险公司17家,今年暂无新增公司。长期以来,东营各保险公司发挥经济补偿功能,为全市经济稳定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全市保险业历年累计承担各类风险责任14000亿元,累计支付赔款和保险金150亿元。除储蓄型保险产品外,全行业的赔付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1992年9月,我市遭受历史罕见的风暴潮袭击,人保公司为此次灾害事故一次性支付赔款1.9亿元。保险业提供的经济补偿,帮助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帮助受灾民众重建家园,增强了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维护了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
产品创新扎实推进
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今年上半年,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覆盖全市五个县区,小麦、玉米、棉花等种植业险种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林业、养殖业等新增保费财政补贴险种相关实施方案已陆续制定完成。各类责任保险全面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开展顺利,试点范围内企业参保率超过80%;市保险协会积极发挥协调职能,分别与市公安局、质监局、卫生局等单位联合印发文件,推动火灾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发展。贷款保证保险等信用风险险种已有了初步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所重视,将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在民生重点领域,东营各保险公司一直致力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平安东营建设。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5年多来,收取保费1.15亿元,累计承保小麦、玉米、棉花等各类农作物815万亩,为全市农民提供了46亿元风险保障,支付赔款1.74亿元。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自2009年开始试点,已累计承保企业2769家次,提供风险保障230亿元。保险公司采取的浮动费率制度、承保前安全生产情况审验、承保后安全培训及隐患排查和出险后的保险理赔服务,形成了事前预防与灾后补偿相结合、责任保险与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完善了社会安全发展保障制度。
治安保险累计承保城乡居民36.46万户次,提供风险保障27.55亿元,将基层治安防范和财产损失补偿相结合,在控制治安局势、预防和减少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服务创新亮点频出
便民、高效、更加贴心
各保险公司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简化索赔手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出各具特色的创新服务措施,有效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水平。
市保险协会积极履行自律、维权、协调、交流职能,在改善行业服务质量方面进行了多项探索。保险行业联合交警部门建立了全省唯一的集查勘定损、事故处理、保险理赔、纠纷调解于一体的道路交通事故理赔服务中心,在保障城市道路畅通、方便群众处理交通事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市保险协会组织保险公司制定签署了车险和人身险服务自律公约,明确了保险服务的标准和要求。我市保险业在开展轻微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的基础上,制定了车险小额人伤案件快速处理办法,以行业规约的形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小额人伤案件快速处理,大大缩减了人伤案件赔付时间。
加强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协会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委员会职能,建立完善了保险合同纠纷诉调对接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和工作流程,建成高标准调解室,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媒体宣传、交警推介、行业引导等措施,提高了行业调解的影响力,大幅增加了纠纷案件调解数量,有效化解了涉保矛盾纠纷,维护了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文/见习记者王晓云片/本报记者郑美芹7月6日上午,东营首届社区文化汇青华社区专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尽管气温较高,居民们还是一早就来到了活动场地,有的等候欣赏精彩的节目,有的争...
东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