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和同伴们在借来的办公室里准备比赛。(图片由受访人提供)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创业实践,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选拔优秀创业项目,东营职业学院于近期开展2014年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设计大赛,25日复赛举行。在25日的复赛中,近160个创意创业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其中优悦互联团队的无线供电项目、新空气创业团队的东营人才网项目、“剪剪风”剪艺工作室的手工剪纸项目等赢得了评委和现场观众的极高关注。
三名大二学生共同建网站
帮同学找工作,帮企业找人才
“东营人才网(www.hhkrc.net)是东营职业学院自主开发的人才求职、企业招聘的一体式校企合作平台,是一个提供校园招聘、校园兼职等服务专一面向学生的安全可靠招聘平台,实现学校与企业搭桥,无偿性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兼职信息等。”
这是东营人才网的项目简介,而这个网站从建设到维护,由东营职业学院石油装备与机电工程学院三名大二学生于洋、尤一杰和韦蒙完成。在25日的答辩环节,于洋说要把网站留给学弟学妹来管理,获得一片好评。
“我们想趁年轻多做点事情,也想给学校留下点什么,并不是单纯为了参加比赛才做的这个项目。”于洋说,他们对自己的项目很有信心,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于洋告诉记者,自己做这个网站也很偶然。一年前,同学一句“有没有那种能帮我们找工作、找兼职的网站”的话,让他萌生做一个人才网站的想法。“身边的同学出去找兼职、实习或找工作,也有被骗的例子,我们想提供一个找工作和兼职的平台。”于洋同好朋友尤一杰、韦蒙研究后,2013年9月把想法进行了实践。今年3月,网站开始接受用户注册、使用。
目前,东营人才网已经有150余名学生完成用户注册,50多家企业通过初步审核。为了和企业建立联系,十多天前的校园招聘会时,他们印了五百多张名片到现场发,“后来有150多家和我们建立了联系。”除了电话联系,尤一杰和于洋还上门联系了十多家企业,也有过不受企业待见的经历。
“实名注册,无偿使用,一次注册永久保留,而且我们保证提供真实、正规的企业供学生选择,这对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26日上午,于洋一边操作电脑一边向记者介绍他们的项目,而且5月份开始,他们将在大学生服务中心拥有自己的一间二三十平米的工作室。
另据了解,在东营人才网发展成熟以后,于洋他们计划对企业收取年费,以维持网站发展。“现阶段是免费的,得先让企业尝到甜头,以后才愿意继续与我们合作。”而对未来收益分配,三人称还没考虑太多,“目前就是想先把事儿做起来,事儿没做好就先想钱这不好。”
“剪剪风”剪艺工作室
围绕黄河口民俗文化挖掘商机
在25日的复赛现场,“剪剪风”创业团队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个年轻的团队最小成员仅18岁。团队负责人高素说,自己对剪纸很感兴趣,没课的时候就会在寝室里进行制作,“平时我们的剪纸都是学校交作业时才有用,都闲置在手里,所以我们想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对外出售。”
高素的作品十二生肖在去年教师教育学院的艺术节上曾获一等奖,其余四个成员学习了半年到两年时间,都是团队的技术骨干。“蝴蝶之类的简单图案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可以一次剪出来几份。”高素说。
高素说如果自己的团队成功入选,就向学校申请在创业基地的工作室。将平时的作品集中起来,面向在校学生和礼品市场出售。“春节的时候可以带回家做窗花装饰,平时装裱一下做礼品也可以。”高素告诉记者,剪纸成本极低,“双鱼福”制作成本仅需几毛钱,但可以卖到15元。“我们主要靠手艺赚钱。”不仅如此,高素说团队还会制作动漫剪纸、儿童剪纸,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进行不同的创作。
创业项目答辩结束后,评委老师建议团队结合黄河口独有的文化进行创作,例如剪出一幅芦花飞雪的作品。高素说,老师的这个建议特别好,“我们可以把黄河口的风景剪出来,让它们成为东营的文化代表。平时都是以照片的形式展示,我们就可以用剪纸的形式展示出来。”
高素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剪纸作为商品成功打入东营市场,提高作品的认可度,力争东营品牌项目。
新闻推荐
本报3月26日讯(见习记者李立红)26日早上,东营市仍被笼罩在灰霾中,部分市民在出门时纷戴上口罩。东营市能见度仅有300米,AQI指数也一度突破400,达到严重污染。据市气象台预测,28日弱冷空气过...
东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