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晶
本报通讯员杨胜男李福静
一个铁橱子,里面放着一摞摞的信纸,还有一个个用完的笔记本,有一些信纸因为时间已久,纸张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公厕问题”“废弃烟囱问题”“农村饮用水问题”……在陈建民的本本上,记载着河口区的民生。
陈建民作为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大牟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却有着不少的头衔,河口区政协常委,中国农技协会棉委会副主任……,“这些都不重要,既然大家给了我这份信任,我就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切实把老百姓的需求反映上去,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是被我盯上了,只要不解决,就没完。”说起自己政协常委身份的发挥,陈建民这样说。
作为中国农技协会棉委会副主任,陈建民一直坚持着对于棉花种植的追踪。而他,也是东营市引进高产、抗虫、收入高的国欣棉第一人,从2008年引进,短短几年间,推广面积达35万亩,一年为老百姓净增收入8000万元左右,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自1995年离开村子到义和镇自主创业成立河口区田园农业生产资料服务中心,二十多年来陈建民始终坚持为群众服务,坚持质量第一、服务为主的经营理念,资助贫困生,到村里、到田间地头为父老乡亲推广新品种,讲解新技术,从来闲不下来。
自担任第区七届政协委员以来,陈建民更是将这种“闲不下来”的精神发挥到了最大。“生活中处处都是民生,所以我这个小本子永远都带在身边,只要观察到有什么问题,我就会记下来,晚上回到家,再进行筛选、调研。”陈建民解释道。
由于不会使用电脑,每一个提案陈建民都是自己先用信纸写好,再去打印部打印,然后再提交上去,每一份提案上都凝聚了陈建民好几个夜晚的心血。“因为晚上写东西比较安静,所以这些提案我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完成的。”陈建民说道。截至去年11月5日,陈建民仅2018年被省、市政协采用的提案就达到12条。
敢于说真话,说实话,也正是这种性格,让陈建民“得罪”了不少人,却让许多老百姓对他竖起大拇指。“这就是我在上次政协会议上的关于建公共厕所的提案。”一边说着,陈建民一边拿出了他那份手写的提案。“义和镇作为一个商贸重镇,每年过年买年货的时候,客流量都能达到三五万人,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许多来这里进行贸易的商户和顾客都反映上厕所困难。”陈建民说道,在经过调研之后,陈建民发现,不仅义和镇,整个河口区都存在公厕数量不足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建设,也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此,陈建民及时将这事写成提案,并反映到有关部门,一次不行就两次,终于,在他的坚持下,有关部门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河口区的公厕数量一年比一年多了起来。
新闻推荐
东营区询来百姓关切问出监督刚性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担心、最关心、最烦心...
东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