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晓林/文 穆可亮/摄
今年4月底,阜阳市老年公寓申报的2014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启动。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由老年公寓专业护理人员为社区失能老人提供标准化照护服务;通过筛选,在阜城确定了150位60岁以上符合条件的城乡社区失能老人,他们可获得8个月中近6000次的免费标准化照护服务。
现在,3个多月过去了,社区失能老人的照护情况如何?项目工作进展怎样?近日,记者跟随老年公寓护理小组到颍泉区新建社区做了实地探访。
老人照顾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新建社区,一户房屋不大的人家内,72岁的丁月霞正在照顾着十多年来一直卧床不起的母亲丁史氏;期间,她还照顾过一位五保户郭氏几年时间。然而,随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素质也大不如前。对于丁月霞来说,照顾90岁高龄的母亲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
老年公寓的护理员周淼为丁史氏翻身擦药时,记者看到,丁史氏的腰部和臀部附近都出现了压疮。丁月霞无奈地说:“别看我母亲很瘦,1米7的身板翻起身来还是有些困难。有时,老伴儿帮着还好,要是自己就很费劲。可是,要不及时让她翻身,时间久了就会生褥疮。”
周淼告诉记者,像这样身体出现褥疮的失能老人非常多。由于长时间卧床不动,造成身体血液循环不畅,加上营养不良,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家庭照护即使能经常为失能老人翻身,但动作基本上都不怎么规范。
“我们也不懂专业护理知识,每次都是等他们带来相关药品用。”丁月霞一边为母亲擦拭甲紫溶液,一边对记者说。
护理人员孙艳鹏补充道,现在,失能老人家庭多是老人照顾老人,学习专业照护知识,也没有年轻人接受得快;但是,好多年轻人在外地工作生活,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照顾老人的。“然而,这些照顾老人的老人,身体上也多少存在一些问题。对他们来说,能够对家中失能老人进行基本护理,就已经很不错了。”
专业人员护理 向家属参与护理过渡
到记者采访时,阜阳市老年公寓里共有6个护理小组,每组7人,依靠40多人的团队护理150个失能老人或有失能老人的家庭,在项目开始之初还存在一些困难。不过,随着护理人员对照护内容的日渐熟悉,市老年公寓已完成了中期任务,并逐步向照护工作的最终目标迈进。
市老年公寓项目部负责人沙学刚介绍说:起初,好多家庭不愿意参与这个项目,有的认为是“家丑”不想外扬,有的怕承担护理风险;另外,社区失能老人家庭的信息搜集整理也比较麻烦。“不过,万事开头难,逐渐走上正轨的社区照护工作,正在吸引更多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家庭参与其中。”
沙学刚对记者说:现在,中期任务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计划加大对服务对象的生活护理和心理关怀力度;同时,还在制定敬老院和老人家属护理培训工作。逐步把以专业护理人员照护为中心的工作过渡到以家属参与式的护理为主。“市老年公寓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希望在专业护理工作结束后,老人家属能够为老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基础护理。”
需要社会力量支持
市老年公寓开展的这个项目,以社区为单位,通过社区排查,确定需要护理的失能老人名单。但在开始阶段,社区本身对社区老人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只有基础分类,但没有具体材料,在选择时就需要逐一排查。好在,有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最终在新建社区开展了20户家庭的帮扶工作。
“开始,有许多家庭不愿意参加,我们就帮助市老年公寓的人一起去做工作。项目开始后,我们带领市老年公寓的护理小组,找到这些需要帮助的家庭,他们的服务做得很周到,我们能帮助的就尽力帮助。”新建社区的李主任说,社区还存在老人流动的现象,许多生活在子女家中的老人,其户口不在该社区,也不符合申报的条件。
除了社区帮助外,市老年公寓开展的这一服务项目还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该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中央财政、当地财政、老年公寓和社会募集。
市老年公寓项目部负责人沙学刚介绍说:“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开支,包括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医疗支持及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费用。而老年公寓目前的资金也只够基本维持自身的运转,还需更多社会力量的帮助和支持。”
新闻推荐
(2014年8月29日阜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