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新闻 界首新闻 颍上新闻 临泉新闻 阜南新闻 太和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阜阳市 > 阜阳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郭晓林文穆可亮摄走进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庄

来源:阜阳日报 2014-08-29 21: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郭晓林/文穆可亮/摄

走进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庄社区王殿奎老人家中,只见屋内简单摆放着床和桌椅,桌子上零零散散的都是药品。今年79岁的王殿奎,瘫痪在床已有8个多月,老伴王永珍一直细心照料着他。然而,照护的不易和生活的难处,让王永珍有些力不从心。

一人照护 一把辛酸泪

去年初,王殿奎患脑血栓后,一直瘫痪在床,加之老年痴呆,还有些神志不清。卧床8个月以来,老伴王永珍一直守在身旁。王永珍今年已经77岁了,自从丈夫生病后,她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了。“以前走路快,腰板也直;现在背都驼了,干活也不利索了。”王永珍一边和记者说话,一边缓慢走到老伴床前,为他整整被子。

王殿奎有五个孩子。可是,一提起这几个孩子,王永珍满是伤心。“大儿子在天桥上摔死了,二儿子小儿麻痹有残疾,三儿子还在坐牢,两个闺女都嫁人了。现在,只有我来照顾他了。”说着话,王永珍的泪水夺眶而出。

躺在床上的王殿奎,眼睛直直地望着天花板,王永珍看着他,无奈地说,“让他早我先走吧,我要先走了谁来照顾他。”每天只睡3个小时的王永珍,时常半夜就醒来,喊喊睡在里屋的老伴,听到应答时才算放心。

专业照护无所知 力不从心更艰难

长期卧床不动,身体压迫处容易产生褥疮。起初,王殿奎在床上躺了一段时间后,腰臀处也出现这种情况,王永珍不知该如何处理。久而久之,褥疮面积越来越大。好在,今年4月的一天,阜阳市老年公寓的专业护理队员走进社区,帮助王永珍处理了王殿奎身上的褥疮。“褥疮基本都好了;现在,就是每天得吃药,他才能清醒说说话。”

对王永珍来说,专业照护患病的老伴真是一件困难的事,一是不懂,二是不会。此前,老年公寓免费为王殿奎送来防褥疮床垫,但由于王永珍不懂如何使用,长时间闲置;另外,王殿奎所需的药物,她也不清楚买哪一种更合适。然而,对王永珍来说,最缺的是钱不够。

“能吃上饭就不错了,哪还有那么多钱买药呀。”王永珍告诉记者,她和老伴每人每月有300块钱的低保补助,600块钱花在吃饭上还有结余,但王殿奎生病后,生活就变得比较紧张了。“闺女有时候打电话问问钱够不够、药够不够,”王永珍指指旁边的补品说,偶尔,外孙送来吃的再送钱,老年公寓的护理人员再送些生活用品,稍微会好一些。

家庭失能 老人谁来照护

在阜阳市,类似王永珍这样,老人照护老人的家庭不在少数。失能老人由谁照护,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

黄庄社区退休主任张玉珠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即使与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也不能保证时时刻刻都在老人身边,随时照顾家里的老人。”同时,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部分子女自己也进入老龄阶段。那么,一些家庭中,照护失能老人的重担只能由老人来挑。

“王殿奎家出现的照护问题,主要是缺医缺药缺常识,不管是由谁来照护,都需要专业的护理知识,来尽量保障老人在家照护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黄庄社区的负责人刘依杨,经常到社区居民家中看望这些老人。他说,“专业护理人员走进社区,才更能帮扶到失能老人家庭。”

新闻推荐

市委中心组召开理论学习(扩大)会议

于勇等听取报告刘庆峰做客颍淮大讲堂作专题辅导报告

阜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阜阳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郭晓林文穆可亮摄走进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庄)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