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艳明
颍东区袁寨镇农民小张是一位肢残人士,现年21岁,眼下,他想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但是,因为身体不便,他求职屡次被拒。为此,小张烦恼不已。
记者从市残联获悉,多年来,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市残联开展了全方面的技能培训,如服装裁剪、计算机操作、手机维修、盲人按摩等。小张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经地方民政部门介绍,便可以免费参加任何一项技能培训,通过学习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就业。
市残联教就科副科长靳伟介绍,不同与健全人就业,残疾人因为身体不便,就业难度更大。然而,只要残疾人掌握好一项技能,把握正确的择业心态,一样能顺利就业,并且待遇更稳定。“残疾人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我们有渠道将其推荐进福利企业工作。”靳伟说。
工资待遇不理想、所学技能派不上用场……记者调查获悉,阜阳市还有一部分残疾大学生同样面临就业难题。经过大学学习,掌握了知识技能,憧憬着一份高薪、舒适的工作。可现实情况是,工作岗位有限,报酬相对偏低,学到的知识派不上用场,这些难免会让残疾大学毕业生心理上产生落差。“不少人对职业期待过高,还有一些人眼高手低,这都给顺利就业增加了难度。只有正确认识就业现状,合理评估个人特长,摆正心态,加强技能学习,才能顺利就业,并在岗位上有所作为。”靳伟告诉记者。
另据记者获悉,为了给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提供适合的劳动岗位,阜阳市每年定期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具体时间是每年的3月、6月、9月、11月的第三周周日,地点在阜阳市人才市场,每场招聘会都联合多家企业,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供需双方通过当面沟通洽谈,达成就业意向。
另外,阜阳市还鼓励残疾人个人创业,对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残疾人,不愿远离家乡去企业工作,可以寻找渠道自己创业,在当地发挥所长。对此,经实地考察达到一定规模和标准,市残联还会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给予相关补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徐立成 阜阳人性格豪爽,在饮食方面更是追求口感厚重、真材实料的酣畅享受。近两年,一种以农家原生态土灶烹饪、各色食材现场炒制的“炖”菜馆在阜城悄然兴起,引得不少食客大块...
阜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阜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