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一中刘飞 摄
本报记者 程榭
这几天,颍上县慎城镇瓦房村居民李雷心情十分愉悦,看着家旁边的偌大施工工地上,施工车辆来来往往,李雷有说不完的话:“这里将建一所400多亩的中学,待学校建成后,社区孩子就能够就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了。这不,我女儿正在读六年级,待上高中,一定能赶上这个好机会。”
8月7日,备受颍城居民关注的颍上第二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颍上县2015年度重点项目,位于颍上县南湖新区(慎城镇瓦房村),项目总占地面积292334平方米(约438亩),总建筑面积约10.7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亿元。新校区拟设置150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7500人,建设工期为30个月,建成后将对颍上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
从城北新区、到老城区,再到南湖新区,时下的颍城,学校、医院公共设施建设热火朝天,不断完善的公共设施,得到了颍城居民们交口称赞,从中也折射出颍上县打造文明宜居城市的雄心壮志。
把最好的地方让给群众,建设公共设施,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公共资源需求,让颍城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围绕这个方针,近年来,颍上县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公共设施均等化建设,先后兴建学校、医院、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群众文化广场等数十个文化体育卫生设施。
近日,记者走进占地400余亩、投资2.6亿元、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的颍上县第一中学新校园,顿时被这所学校的现代化校园所震撼:红瓦白墙,廊台交错,书香满园。
6幢教学楼150个教室,可容纳近万名学生;8个大型多媒体教室可同时满足1600人使用;5栋学生公寓楼692间宿舍,可容纳4500名学生入住。校园内拥有8000平方米的大型食堂,每天可容纳万余人次师生就餐……
“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无论是项目用地还是资金需求,县委县政府均是‘一路绿灯\’。”颍上县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城区新建公共设施用地大都是开发商看好的黄金宝地,如果用于商品房开发,将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但政府办起了公共设施,而且县财政还拿出了大笔资金,足以说明,县委县政府对公共设施建设的重视和关心。
如果说不断完善的公共设施,是颍上打造文明宜居城的重要落脚点,那么日益整洁、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更彰显了颍城的外在独特气质。
围绕文明宜居城建设,颍上县向城市环境“脏、乱、差”、交通秩序乱象、三轮车违法营运等“亮剑”,集中开展了以市容环境、交通秩序、控违拆违、重点工程等为主要任务的“十大专项行动”、“六大重点工程”,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市容管理进一步规范,滨水园林特色进一步彰显,有效巩固了省级文明县城的创建成果。
去年下半年以来,颍上县委县政府在颍城一百平方规划区内(东到八里河东大道,西到八里河西大道,南至汔车南站,北至颍河二桥)依法取缔非法营运三轮车,营造了城区安全、畅通、有序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截至目前,颍上县共收缴三轮车2400多辆,查扣128辆,集中销毁105辆,解决了城市交通这一“顽疾”。
在文明宜居城的建设中,失地农民的生活工作也是颍上县委县政府花大力气解决的焦点问题。为此,颍上坚持把和谐拆迁、优先安置放在首要位置,共规划建设江心洲二期、五里等一批高档安置区。结合安置区建设,还规划建设了颍阳建材、尤岗百货批发、张洋农贸等市场,为失地农民充分就业提供了便利和保障,让群众既“安居”又“乐业”。
随着一项项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使用,一项项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健全,一个个安置区、保障性住房的拔地而起,今日之颍城,已绽放出幸福和谐的华丽之光,朝着皖北一流人居环境迈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徐东升 闫翊)8月21日,颍上县政府与江阴五洲置业有限公司举行颍上五洲国际商贸城项目签约仪式,标志着颍上县招商引资工作结出又一硕果。 据了解,颍上五洲国际商贸城项目位于颍...
颍上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颍上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