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记者站 吕清辉 姜慧 本报记者 胡世平 胡苗
“真是一天一个样!”月日,邻水县太和乡刘家庵村贫困户谢应全清扫公路时,欣喜地发现村里集中安置点的住房大部分已经封顶,“照这个速度,过不了多久我们一家就能搬新房了。”
今年岁的谢应全在一次意外中被烧成三级残疾,其妻子有智力障碍,一家三口挤在一间破败的土坯房里。今年4月,勤劳踏实的谢应全成功申请到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负责村里的道路保洁,每月有元工资。更令他高兴的是,在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他家只需自筹元,就能在村里集中安置点住上一套平方米的新房。如今,谢应全多年来的安居梦近在咫尺,搬迁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将得到有力改善。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邻水县围绕“五个一批”,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积极整合各项资金,通过完善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统筹产业布局,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讲清政策完善配套
让群众自愿搬、乐意搬
月日,记者在柑子镇金关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室内地板进行硬化。该村3组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王述珍沐浴着冬日暖阳,来到施工现场查看进度。
王述珍今年岁,老伴去世后便孤身一人住在老房里。今年初,王述珍家的老房突然垮塌成了危房,村里干部纷纷上门动员她易地搬迁,可她并不愿意,“我在这房子里住了几十年,舍不得搬啊!”
不久后,老房内的土灶也垮了,王述珍搬来三块石头搭了个简易灶。在这期间,该村村
干部不断向她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展示集中安置点的住房户型图、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等。“房子由村上统一招标建设,集中安置点挨着村卫生室,平方米的住房同时配套建设平方米以内的附属设施……”王述珍动心了,决定选择集中安置。
“这砖瓦房既宽敞又结实,灶台还贴着雪白的瓷砖,厕所也修得这么漂亮……”近距离查看了集中安置点的住房后,王述珍期待着早日搬新居。
“经易地搬迁贫困户自己协商,集中安置点选址在村委会、村卫生室附近、紧靠村里的李子产业园。同时配套了文化室、小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了“微田园”,经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人畜粪便,还可用来灌溉。”柑子镇党委委员李忠介绍说,“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完善,易地搬迁群众在集中安置点的居住条件比以前更加舒适。”
这仅是邻水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一个缩影。“考虑到村民大多有安土重迁的思想,在实施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他们自愿搬、乐意搬。”该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按照人均平方米的标准设计合适家庭户型,完善集中安置点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采取招投标的方式组织施工队伍,今年全县共建设柑子镇金关村、太和乡刘家庵村、城北镇小渔滩村等个集中安置点。
统筹布局 强化举措
确保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
“土地已经整理好了,过几天树苗就运回来。”月日,太和乡刘家庵村村支书钟文带领记者参观该村集中安置点时介绍说,为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该村利用产业周转金,引导村民以土地入股,在集中安置点四周规划了多亩的水果产业。“今后,安置点的居民不但可以通过土地分红,还能在基地务工挣钱。”
因道路等基础设施差、人均耕地少等原因,刘家庵村在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随着***的深入开展,如今刘家庵村一条平平坦坦的水泥路已连通村组,水利设施逐步完善……“我们村将利用靠近大竹县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通过开展赏花、采摘乡村游,促进村民增收致富。”钟文说。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该负责人说,必须统筹推进集中安置点产业布局,让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发展有产业、能致富。
为此,该县农业局、林业局协同各乡镇,统筹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目前,柑子镇金关村、太和乡刘家庵村及城北镇子母石村等5个集中安置点已完成产业布局。
为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该县出台了《邻水县“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邻水县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专门抽调技术人员,聘请老专家,成立县级住房质量监督小组,强化质量监督。
“为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县上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该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各个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确保项目分解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实施具体到户。同时,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进展情况实行周报制度。“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已于本月日前全面完工,达到入住条件。”
新闻推荐
大洪河黎家段风光。宽阔整洁的道路。□邻水记者站熊兴文曾涛姜慧文/图秋雨之后的邻州大地,碧水蓝天、山清水秀。9月6日一大早,远在福建打工的邻水老乡徐玲打开手机,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图片,不禁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