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弼臣书法立幅
□刘敏 文/图
包弼臣行书,立轴,纵127厘米、横30厘米。广安文物机构旧藏。文云:“仲帘溢乎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絜摘/其发赋则好子之冠冕乎琳瑀以符擅声弥干以赋/论标美刘楨情高以含柔虚珣学以优得文/竭庭十九贤侄清品同治己巳九日弼臣汝谐书”。
这幅行书立轴,是包弼臣“同治己巳”(即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为其侄竭庭所书。包弼臣时年38岁,在京参加会试不中,回乡(四川南溪)主讲本邑“龙腾书院”之时。这个时期的包弼臣,其书法已自成风格,就这幅行书立轴,笔者认为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是章法。立轴打破了书法分行布白、中端若引绳、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平直相似、状若算子的馆阁体布局。包弼臣对邓石如“计白当黑”和包世臣“左右牝牡相得”、“气满”的见解有很深的体会,其作品布局讲究字的大小、长短、粗细、倚斜、收放、揖让等变化,显得错落有致、牝牡相得,笔调统一,神完气足,满目新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体现出“众星丽天”的风采,显得“雄健劲逸”。
其二是结体。这幅行书结字完全受魏晋时期书法的启示,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直接取法魏碑字形,稍加
变化,使之更加端庄大方;间接取法唐碑字形,用魏碑笔意书之,使之活泼生动;结字任其自然,笔画多的写得大而长,笔画少的写得小而扁,极具独创性、情趣美,呈现出倚斜取势、以奇险取胜、破格夸张、妙趣横生的特点。包弼臣对字的结体进行大量人为改造,规矩者放纵之,齐平者倚斜之,紧密者开朗之,松散者收敛之。
其三是用笔。包弼臣用笔笔力雄健、厚重,笔酣墨饱,有力透纸背之感。正如其言:“我手有奇气,使笔如使戟。”从这幅作品可以看出,包弼臣用笔以方笔为主,中锋行笔,加之顿挫、折笔、断笔回锋、波磔等法,使字沉着,并时用侧锋刷字,又具有几分飘逸潇洒。
当时的书艺界,有称包弼臣为“字妖”之说。包弼臣工书法,诸体皆擅,尤以行草造诣最高。前辈何绍基与后起的赵熙、于右任等,对其书艺都极为推赏。但当时有一部分因循守旧的人看不惯“包体”,甚至将“包体”称为“字妖”。关于“字妖”一说,今人侯开嘉先生曾有一段生动之记述。他写道:“包弼臣‘字妖\’的名声到底从何而来?笔者曾访问过多人,有人说是慈禧太后看见了包弼臣的字,说这简直是‘字妖\’;有人说是小
时教包弼臣写字的曾翰林(壁光)不满于包的创格,说包弼臣把字写成了‘字妖\’;有人说是他在资州时,学‘包体\’字的人太多,引起了当时四川学政的不满,认为这种字能迷惑人,简直是‘字妖\’。到底‘字妖\’出自何处,无从究源,不过笔者问到任何一个熟悉包弼臣的老人,都知道包弼臣有个‘字妖\’的名声。”
大江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包弼臣的坚守和独创除了赢得当时名流孙毓文、李文田的鼓励、支持外,也赢得了后世名家的推崇。时过百年之后的今天,“包体”书法仍然是人们寻求、收藏、研究、借鉴的对象。
新闻推荐
□黄权生彭怀林华蓥记者站邱海鹰11月19日,华蓥市公安局双河派出所帮助罗坤德成功找到分别了60多年的亲人,谱写出一首警民和谐的赞歌。当日上午,一位白发苍苍、双眼发红的老人,在两名中年妇女的陪同下...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