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佐斌
“我们与广安的音乐合作,已经有了好的开端。”这是11月17日中午,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曲、词作家、音乐理论家、乐评人李晓明老师说的。在当天上午的“唱响四川”作品研讨会上,省音协与华蓥市的相关领导已初步达成协议:省音协将在华蓥市建立川东北地区首个音乐创作指导基地。
李晓明所说的“合作”,是一种很谦虚的说法,实际上是指导,就是省音协定期派人到广安指导音乐创作工作,助推广安的音乐作品迅速迈上新的台阶。
在音乐界,能保持谦逊与和善很难得,而李晓明老师之所以为众人所尊重,就是因为他的谦逊与和善。只要有人提起“水木亚丁”,人们就知道那是李晓明老师,并折服于他的音乐才华。在李晓明老师的人生成绩单里,很多项都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如:音乐作品荣获四川省首届期刊好作品一等奖、四川省广播新歌金奖、“首届中国旅游歌曲大赛中国旅游歌曲大赛”银奖、“中国西部民歌大赛”作品一等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作品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音乐作品奖,作品数次入选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农运会、青运会等全国大型活动主题曲,等等。
但这些对李晓明老师来说,都已是过往。而今,他的人生早已转向于音乐评论和音乐组织联络工作。他的解释也很谦逊:“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不喜欢做那些环节太多的事。搞音乐创作太累,环节太多,要与制作、歌手打交道,涉及精力、财力等多方面的事,这不太适合我的个性。”
但与他的进一步交谈中,记者明显感觉到,李晓明老师心里装着的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他希望音乐创作能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参与,从而推动整个四川音乐的快速发展与繁荣。而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好四川音乐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这便为音乐评论的崛起提供了理想的平台。这就是他转型的真正缘由。
近些年来,李晓明老师多次在四川省、成都市和各地(市、州)的音乐比赛中担任评委或评选主持人,如:组织并参与主持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历届音乐理论研讨会,历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音乐作品评选评委会,全国第二届优秀音像制品评奖四川省评委,西南地区川、滇、黔三省“赤水河音乐节”任评委,第七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四川省赛区评选评委,历届四川省“蓉城之秋”音乐节作品评选的组织、推荐、评选工作,四川省“五个一工程”音乐作品的评选评委,等等。其撰写的音乐理论文章和音乐评论也常在全国各报、刊、杂志上发表。
谈起广安,李晓明老师说,广安音乐创作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而且广安拥有丰富的创作题材,如邓小平故里、双枪老太婆、南宋文化、“两江”文化等,只要加大这些题材的深入挖掘,便能展现出广安音乐的独特个性,进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音乐界中推出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来。
“我希望广安的音乐创作基地能尽快建立起来,届时,我也非常乐意与广安众多的音乐人共同探讨音乐的创作与发展问题。同时也期盼广安的音乐创作,能借力这个平台,唱响四川,唱响全国。”采访结束时,李晓明老师充满期待。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伯清广安区记者站廖小兵)11月20日下午5时许,记者在广安区文广新局办公区域看到,干部职工正在进行大扫除。“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我们已经形成常态。”正在组织职工开展大扫除的副局长龚丽...
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