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婧
身材高挑,装扮时尚,一头栗色的卷发高高束起,干练又不失女人味……这是记者见到广安市凯雁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雁的第一印象。
从普通的农村打工妹到拥有资产上千万的女企业家——黄雁整整拼搏了23年。华丽转身的背后,个中艰辛不言而喻。11月10日,黄雁向记者讲述了她的创业历程。
不安现状誓要闯出一片天
今年40岁的黄雁出生在前锋区代市镇一个农村家庭,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就在前锋一家玻璃厂务工。期间,她先后做过保管员、技术工人,由于勤学好问,积累了不少管理经验。
靠着勤劳的双手,黄雁一家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然而,黄雁并不安于现状,她曾多次向丈夫提出到外地销售酒瓶,却屡屡遭到丈夫的坚决反对。
黄雁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此后,除了在生产线上上班,一有空闲,她就到南充、成都等地跑酒瓶销售。虽然辛苦,但她却乐在其中,并为今后进一步开拓销售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独闯商海激发创业灵感
“创业路上,有很多女性可能会被家庭、传统观念等因素束缚,最终放弃事业。但我认为有梦想的女人就要打破束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黄雁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08年,看到儿子渐渐长大,黄雁不顾家人反对,独自到享有中国酒城之誉的泸州销售酒瓶。
“别傻了,泸州的生意并不好做,你去了绝对会后悔。”当时,许多同行并不看好泸州的市场前景。但黄雁并没有放弃,她总认为自己应该去闯一闯。
说干就干。人生地不熟的黄雁靠着一张地图,提着厂里生产的酒瓶样品,孤身一人跑遍了泸州大大小小的酒厂。起初,她也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凭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及出色的业务水平,黄雁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酒瓶销售做得风生水起。
“我现在一看见泡面就想吐。”回想当初打拼的艰辛,黄雁感慨万千,“那时长期吃泡面,住廉价旅馆,冬天冷得生冻疮,节省下来的钱全部用于拓展人脉。”
当销售业绩有起色后,黄雁更忙了,“为了按时交货,我要连夜守着工厂生产,很难睡上一个好觉,从那时起我就有了建厂的念头。”
饮水思源共谋家乡发展
在泸州打拼6年后,黄雁积累了不少资金和稳定的客户资源,她开始规划建厂,“酒瓶外包装透明盒属于工艺类高端包装不易过时,还是一次性消费品,市场前景广阔。”
“单讲经济效益,在泸州建厂是最好的选择,公司1年至少可以节省100万元的运费。”但深深眷恋着家乡的黄雁毅然在2014年3月踏上了返乡创业之路。“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通过做大企业,带动乡友就业,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黄雁回忆说。
创业之初,没有厂房是萦绕在黄雁心头最苦恼的事。在前锋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她在园区租了办公场地和近2000平方米的厂房。购买设备、招聘工人……经过3个月紧密锣鼓地筹备,2014年6月,黄雁投入1000余万元创办的凯雁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目前公司拥有10几条生产线,年营业额达6000多万元,纯利润达500余万元,纳税120余万元,工人人均月收入3000余元。”黄雁说,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最大的客户,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下一步,我准备再投入2000余万元扩大生产规模,完善企业配套设施。”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秦君11月14日,记者走进广安区崇望乡自力村,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房屋、宽敞整洁的庭院,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穿梭”在田野与村落之间……“这两年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
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