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军 熊洪辉
自1990年建校以来,市特殊教育学校始终坚持“爱心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的办学目标,以职业教育为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为残疾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具有快乐感、就业具有成功感、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平台,让每个残疾学生在灿烂阳光下成长。
爱心教育筑起爱的摇篮
走进市特殊教育学校,“四川省残疾人之家”、“四川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省级示范食堂”、“广安市绿色学校”等荣誉奖牌赫然在目。办学20多年来,该校不断弘扬爱心文化传统,将爱心教育贯穿残疾学生学习、康复、生活、潜能补偿全过程,为他们照亮人生梦想。
“我们在教职工中大力开展爱的教育和实践,每位职工都用大爱无疆的胸怀、大爱无痕的细腻,时时处处想着学生。”该校德育室负责人说,坚持不懈地践行“真情关爱残疾学生”,让孩子们心里有了“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妈”的感受。
为大力开展爱心教育,该校还建立健全了符合不同残疾程度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等管理制度;校园设施建设也同样突出“爱”的主旋律,设计、设施设备、装修布置等方面考虑到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传递着爱的芬芳;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心捐赠、结对帮扶活动,倾力营造爱的幸福;坚持深入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每期在中重度残疾孩子中开展康复教育和送去学习生活用品,播撒爱的光芒。
精细管理保障精准服务
通过20多年的实践,市特殊教育学校逐步探索出了适合特殊学生发展的精细化动态管理模式,从教师队伍、课程、教学和生活等方面精准服务每一位残疾学生的发展。
该校不断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师德为首,实行师德“123”动态考评,坚持开展每周一检查的台账跟踪式指导、每月一述职的“教师自评、分管领导议”双向式评改和每季一评议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互评”三位一体评议。为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该校重视专业能力培养,着力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经常开展手语、特殊学生诊断评估、信息
技术、教育常识等校本培训;开展新教师校情培训、课前培训、一帮一以老带新活动;定期召开各类经验交流会,不定期聘请市外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建立了各类别的学科研究网络,该校教师连续四届获省中青年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该校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目标,开足上好国家规定课程,强化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致力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设富有特色的课程,大力开展劳动技术培训和社会实践。
该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狠抓有效课堂教学,深入推进聋教上普校教材模式和培智生个别教育计划,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分段分层评估教学进度和实效,建立在校残疾学生教育需求档案,推动了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与提高残疾人受教育层次的无缝衔接;坚持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起课堂教学动态监控平台,加强生活适应和康复教育,开展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
该校秉承“24小时服务”理念,把生活管理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制度化、常态化地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卫生教育,组织各种演练活动,把教育内容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细化在生活细节中;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实行“零收费服务”,学生读书、住宿、吃饭全免费,大大提高了服务范围内的残疾学生就业率;设立生活指导老师,24小时应急值班服务队。
凝聚合力促进实践育人
在德育方面,市特殊教育学校实行校长负总责的双线多管模式,大力构建学校德育文化、家庭教育文化、社会实践文化网络;开展班主任双向选岗定岗、量化考核,举办多期班主任专业培训和经验座谈会;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监测,实行班主任每周向学校书面报告制度,每期多次开展学校与班主任共诊活动;把每学期第一个月设立为校风校纪整治月,每周四定为行为习惯训练日,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利用班级图书角、板报等开展“一日常规”教育,通过思想品德课、班会、队会等狠抓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法制和安全教育,深入开展“美德少年、每周之星、好人榜”评选活动;与市区消防、社区、企业等单位和学生家长、义工联合,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爱心教
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主题活动。
在艺体教育方面,该校广开第二课堂,按专业对口落实专人大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市第二届艺术节,获优秀组织奖,21名学生受到表彰,自编舞蹈《我要飞翔》获市级奖;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要求,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以自编的两操为内容的课间活动,2014年学生健康体质测试聋生达标率达到98.92%;加强残疾学生竞技体育,代表广安市组队参加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省第三届特奥会),获16金5银5铜。
在社会实践方面,该校围绕生命安全教育、文明校园创建、弘扬雷锋精神等主题广泛开展演讲征文、诵经典·唱童谣、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廉洁教育、游园等活动,连续三年超过20%的学生获国家和省级表彰;将星期日定为师生社会实践日,每名教师轮流值班,邀请社会义工和广职院学生志愿者举办“阳光助残、传递关爱”系列活动;利用假期、传统节日,组织师生共同开展“献爱心,结对子”、小平故里行社会调查等活动。
技能培养推开希望之窗
在学生制作手工饰品的教室,几名学生正埋头“工作”,捻线穿珠,不一会儿一只由玻璃珠串成的兔子栩栩如生。学校还专门为学生开设了一间手工艺品陈列室,摆放着学生的作品。
近年来,该校围绕“一生一特长、一生一基地、一生一就业”目标,先后建立了聋训、康复、个训、家政训练、刺绣、缝纫与裁剪室、美容美发室等功能教室10余个,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成长和职业兴趣档案,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阶段的残疾学生,分层实施生活适应和就业技能培养。学校保存了布艺、绒绣、串珠、丝网花等类别的学生优秀作品200余件,其中10件作品获省一等奖。
该校负责人说:“残障孩子的心智、思维发展,比起普通孩子要慢。他们更需要一个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为他们打开人生的另一扇门。”
新闻推荐
11月7日,广安区广福街道办事处西溪社区小学生跳蚤市场上,孩子们正在讨价还价。当天,西溪社区首届小学生跳蚤市场“开张”,来自广安区希望小学等学校的500多位学生头一回当上了“小老板”。据介绍,孩子...
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