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疗队队员和柬埔寨居民合影
5月27日下午,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后,由市红十字会医院(市眼科医院)独立组建的“一带一路”援柬埔寨眼科医疗队正式启程,在柬埔寨磅湛省开始为期将近一个月的消除白内障援外任务。
6名队员,25个日夜,522例手术……6月22日,由黄红波、邓秋琼、陈晓燕、韩光杰、蓝海玲、罗秋梅组成的医疗队载誉而归,打赢了这场“光明保卫战”。
“中国医生好样的!”
5月28日,听闻援柬眼科医疗队抵达磅湛省后,柬埔寨磅湛省医院一大早就涌来了很多当地民众。简短的欢迎仪式过后,援柬任务正式开启。47台手术,是援柬眼科医疗队第一天完成的数量。
“柬埔寨全年高温,紫外线尤其强烈,白内障患者数量众多且低龄化严重。”本次援柬队员之一、市眼科医院眼科一病区护士长陈晓燕表示,炎热的天气、语言的障碍、当地医疗环境和设备的局限性,给队员们带来了不少挑战。不过,赴柬前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详尽的预案。
仅一天,大家就适应了在柬的工作。每天早上,队员们会先到眼科诊室给前一天的手术患者检查,认真记录患者的术后情况,并在几位翻译的协助下,嘱咐患者手术后注意事项。随后,队员分工合作,在两辆光明车上为当地医生接回的符合手术指征且愿意手术的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夜幕降临,手术车依然灯火通明,将最后一位手术病人送下车后,队员们还要继续忙着收尾工作,打扫卫生、打包器械送去供应室消毒灭菌、检查仪器、准备第二天的物资……
其中,来自同一户人家的四位患者让队员们印象深刻。
“最开始是奶奶和孙女来做双眼的白内障手术,因术后恢复良好,后来奶奶的妹妹和女儿也闻讯而来。”陈晓燕说,此后,队员们特意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柬华理事会的协助下,坐车到几十公里外对她们进行回访。叮嘱完术后注意事项,队员们还把随行带来的礼物送给她们,她们开心地和队员们相拥在一起。
当天同村很多人听闻医疗队到来,都聚集在一起,队员们为他们开展了义诊,给患者发放眼药水。“中国医生下乡送医送药,好样的!”临走前,当地柬埔寨人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留下“不走的医疗队”
“我们把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出国门的同时,也传递了中国的友好和温暖,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邓秋琼是市红十字会医院眼科一病区主任,也是本次援柬医疗队队员之一。她说,此次援柬除了为当地民众消除白内障,队员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带教当地医务工作者。
邓秋琼表示,柬埔寨白内障患者众多,要想进行手术,他们必须要驱车上百公里去到首都金边,耗时费力。2017年以来,广西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柬埔寨磅湛省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项目。该项目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香港中心牵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同亚洲防盲基金会及柬埔寨卫生部共同实施,旨在为柬埔寨磅湛省人民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并带教当地医务工作者。项目还得到柬埔寨香港商会的大力支持。
“通过带教,越来越多的柬埔寨眼科医生学会更多眼科手术技术,从而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让当地白内障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邓秋琼说,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消除白内障致盲行动,即使在乡间的柬埔寨白内障患者也可以得到及时治疗。援柬期间,队员们不仅把优质的医疗服务带出国门,还通过理论授课、手术带教等方式,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传授给当地眼科医生,提高了当地医生的白内障手术技能。
在柬埔寨磅湛省的25个日夜,6名医务人员一共完成了522台手术,术后没有发生一例感染事件。眼科医疗队和当地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得到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韦安)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宁6月26日电(记者/张浩)在2019年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26日晚结束的一场较量中,联赛“领头羊”广西威壮队主场以113∶...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