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摩登
走在贵港市中心城区民主路、金田路、民生路和建设路等路段,人行道上蓝绿外形的果皮箱非常显眼。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从今年10月7日起,该处在上述路段相继安装了1000多个新式果皮箱。这些新式果皮箱的箱体上标识了“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字样,旨在引导人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改善城区公共卫生环境。
果皮箱换新装
“新果皮箱不仅外形比旧的好看,且分‘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方便、实用。”11月4日,在建设西路,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以前旧果皮箱的开口向外敞开,而新果皮箱开口是盖上的,外形好看还比较环保。
记者看到,在该路段两旁的人行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安装有一个新式果皮箱。新果皮箱是完整的一个箱体,箱内分为3个隔间,用于收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有害物。此外,箱体中上方还有一个专门用于灭烟和收集烟头的功能分区。
据了解,从10月7日开始,市环卫处在城区民主路、金田路、民生路、建设路、解放路以及江北大道等路段相继安装了1000多个新型环保分类果皮箱,至10月31日全部安装完毕。
“新安装的果皮箱不仅容易清理,而且方便垃圾回收。”市环卫处设施建设管理大队大队长林清毅说,新果皮箱的内桶壁面光滑,不容易脏,打开箱门把垃圾直接拿出来就可以清理了。而旧果皮箱需要环卫工人倒翻箱体,把桶内垃圾倒在地上才能进行清理,易造成二次污染。
引导市民分类投放垃圾
在建设西路凤凰街路口公交车站台旁的分类果皮箱前,记者观察发现,路过的市民往果皮箱里投放垃圾时,有的会下意识地看看果皮箱上的分类标志再选择投放,有的则直接投放,并没有注意箱体上标识的“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字样。
瞧,一名市民随手就把刚喝完的矿泉水瓶扔进“不可回收垃圾”箱。之后,陆续有两名市民把果皮、纸巾等扔进“可回收垃圾”箱。记者上前询问,新式果皮箱分“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他们是否会注意分类投放垃圾呢?接受采访的市民有些表示会注意,有些则表示习惯了随意扔,不会太注意。
看来,市民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仍要增强。对此,林清毅认为,目前安装的新式果皮箱就是一种引导,要真正做到垃圾分类投放,还要靠市民自觉,使大家逐渐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
据了解,安装分类果皮箱除了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外,最主要的是为了减少垃圾后续处理中的环境污染,使垃圾得到资源化有效利用。这样,有利于环卫工人拣出其中的有害物,送往垃圾处理厂进行特殊处理,减少有害物对环境的污染。
将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在建设西路,记者看到有几袋用黑色塑料袋装着的垃圾就放置在果皮箱旁,桶内也塞满了一袋袋垃圾,一旁的商店店主告诉记者,这些垃圾都是市民丢弃的生活垃圾。
那么,这些生活垃圾可以往新式果皮箱里投放吗?对此,林清毅说,果皮箱只是针对行人投放的果皮、烟头和废弃矿泉水瓶等垃圾而设置的,并不接受生活垃圾的投放。市民的生活垃圾由环卫工人上门收集,居民区也设置有专门用于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但目前,显然有些市民搞混了果皮箱和垃圾桶的功能。
林清毅介绍,安装分类果皮箱只是作为引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引子,下一步贵港市将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垃圾分类。目前,相关部门已经编制了《广西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相关的工作方案已经在进行中。在上述文件上,记者看到,居民的生活垃圾分为三类,分别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包括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织物类和电子废弃物类;厨余垃圾指家庭中产生的易腐食物垃圾,包括菜根菜叶、剩菜剩饭、瓜果皮核、动物骨骼、茶叶渣等;其他垃圾指除厨余垃圾以外的其他各种类型的生活垃圾,包括废弃食品袋、废弃保鲜膜、废弃纸巾、废弃瓶罐、灰土烟头等。
新闻推荐
...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