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
贵港又叫荷城,湖泊、水塘甚多(不少乡镇
或村屯就以“塘”来命名),到处都有荷塘,夏秋之
时,荷叶铺满水面,荷花钻出水塘,荷香溢满荷城,火车或汽车经过贵港,坐在车上的人都享受到一段芳香之旅。
荷城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贵港种荷的历史已有两千年。20世纪70年代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食盒中,就装有可食用的莲子。而时下,贵港爱荷人士培育的荷花品种愈来愈多,精品“辈出”,爱荷种荷蔚然成风。
高雅名士种荷,更多的是用来欣赏,赏荷悦眼清心,譬如周敦颐。凡夫俗子种荷,或许更加追求实效,难免要跟嘴巴子联系起来,采莲子、挖莲藕、煮荷茶、做荷叶饼、制莲藕糖、酿莲藕酿、筒骨煲藕汤、蒜苗炒藕片……这才是更多贵港人种荷的目的所在。
贵港莲藕,最好的自然是覃塘莲藕。覃塘藕个大,藕体浑圆,去皮后白净晶莹,恰似盈盈玉女、嫩臂横摆;味道清香,甜润绵绵,芬芳怡人,可炖可炒可煲可酿,做法不一,同样诱人。我年轻的时候,从玉林坐火车去桂林读书,到黎塘算走了三分一路程。黎塘车站是个大站,停二十几分钟,列车边上就有好多人推着小餐车叫卖炖莲藕、卤猪脚,炖藕5元一中碗、8元一大碗,有乘客下车买了捧上来,车厢很快弥漫藕香肉香,让人饥肠辘辘、直咽口水。有一回,我终于下定决心(对一清贫学生而言,价格确是不菲),来一中碗尝尝,味道真好,咬吃完那两三块大藕,连汤汁都嘬了个干净。后来才知道,这大藕来自覃塘区。
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覃塘藕也一样,要是移种到别的地方,长出来的莲藕和味道就大不一样了。就算同样是覃塘藕,在当地吃和带到别的地方吃也不大一样,大概是因带到别的地方,覃塘藕已失掉了荷乡那独特的泥土芬芳,色香味也就大大减分吧。
那么,有没有办法补救?或许可以试试食用覃塘藕做成的莲藕糖或藕粉。
著名作家潘大林在其散文《年味中的莲藕糖》提到,初次品尝莲藕糖的味道,“直到一个淫雨霏霏的春日,我拿起一片藕糖放进口中,一阵清香慢慢散发开来然后是一股清润的甜,沿着舌根不紧不慢走下咽喉,恰如一股山间流出的清泉,哗啦啦渗进干旱的大地上。那瞬间,似乎让人看到了明丽的阳光,看到阳光下逶迤铺开的荷叶,看到荷叶上晶莹的水珠,看到无数朵盛开的荷花,还隐约闻到了荷花的馨香……”一片藕糖入口,尽得荷韵风流,实在妙不可言。
藕粉是养生美食,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护胃润脾,养血美颜,妇孺皆宜。当然,本地人更愿意自制藕粉。把新鲜的“老藕”洗净、削皮,切成块,放搅拌机,加水,搅打成藕泥(愈细愈好),倒入锅中,文火慢煮,不时用勺搅拌,煮得藕粉变粘变稠,呈半透明色,熟了;好,关火,享用。喜好甜味的朋友,可加点蜂蜜或桂花糖。至于外地朋友购买生产包装的藕粉,建议还是选“覃塘制造”吧。
作为“初级食神”(吃货)的我,对清炒藕片甚是钟情。寻一节覃塘大藕,洗净塘泥,轻削去皮,清水淋洗,摆砧板上,就像一只白白胖胖的人参果子,不大忍心,即轻柔切片,薄如蝉翼,堆积一碟;然后,清油下锅,加盐少许,伴几段蒜苗清炒,甜香即刻溢满厨房。就这么炒,我家“领导”也能独自吃完一碟,有时还意犹未尽,叫喊:“掌厨的,再来一碟?”只好汇报,虽是素菜,淀粉与糖不少,减肥路漫漫,可节制时且节制啊。
前两年,我认识一位覃塘的文友,名号“已富哥”,人如其名,豪迈爽快,荷花绽放时喊去探“花”,莲藕收获时约去吃藕,举办活动时邀去采风……盛情之难却犹如夏日海岛边的风情,但我都抵挡住了诱惑,我怕烂醉于莲藕之乡啊。
说到底,作为吃货,我还是太贪嘴了,只怕覃塘藕也要躲着我呢。
新闻推荐
港北讯8月20日,港北区在市荷城初级中学组织270名预定新兵进行为期七天的役前教育训练。役前教育训练按照“模...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