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彩珍实习生王思旗
7月20日,对19岁的李庆志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一生的日子。这一天,他收到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李庆志说,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人都为之兴奋、自豪。但这种情绪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他和姐姐近2万元的大学费用还没有着落。这个问题让原本应该轻松的暑假变得十分沉重。李庆志的“科大梦”谁能帮他托起?
近日,李庆志报名参加贵港日报社与央视联合开展的寻找寒门学子活动,他荣幸获得CCTV-7《聚焦三农》“寒门学子”公益行动资助8000元。
8月23日,记者来到李庆志的家中采访,一进门,只见客厅里除了一张饭桌、几张椅子,再无其他家具,房子里外都没有装修,和邻家的房子相比,他家的房子显得格外简陋。
2007年4月,李庆志的爸爸检查出肝癌晚期,半年后就去世了,丢下他和妈妈、姐姐相依为命,还有治病花去的几万元外债。11年来,为了支撑这个家,妈妈覃丽娟每天都是不分昼夜地忙活着。
2008年,覃丽娟辞去村委妇女主任一职,在镇里当一名幼师,可幼师每个月工资2000多元,无法支撑家庭的开支。迫于生计,2013年,她到港南区工业园一家木板厂打工。
然而,噩运又降临这个家庭,今年初,覃丽娟被查出患乳腺小叶增生,好在个头还不是很大,上个月她去广西医科附属医院开药调理。为了调养身体,覃丽娟只能把工作辞了。一直很乐观的覃丽娟说,自己生病这事本来不打算告诉儿女的,因为那时儿子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怕影响他的心情。覃丽娟和记者聊起自己的事后,李庆志和姐姐才知道妈妈生病和失业了,他们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不让它落下。
李庆志说,爸爸没有走之前,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幸福。如今,妈妈日夜操劳,为了供他们俩读书,又是去工厂上班,又是在家种地,即使如此,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好在有叔伯及其他亲戚帮扶,不然难以想象日子的艰苦。”覃丽娟哽咽地说,丈夫走后,她的日子过得很艰辛,其中的滋味只有她自己最明白。
打小懂事的李庆志,将妈妈这些年吃的苦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立志一定要好好读书,上好大学,将来好好工作孝顺妈妈。
李庆志告诉记者,从8岁就失去爸爸关爱的他,曾经很自卑和内向,每次学校有什么签字,同学都好奇地问他,为何签妈妈的名字,而不是爸爸的?他只能默默不语。他每天都沉浸在学习中,渐渐地,他的成绩进步明显,成绩的优越弥补了父爱的缺失,他也变得开朗起来。
2015年,李庆志家被建档立卡为贫困户,正读高二的他享受到了免学费的政策,这给他家里减轻了很多负担,也让他安心念书。
李庆志高中就读于市达开高中。“我的目标大学是电子科技大学。”李庆志说,高三第二个学期,他把目标大学定为电子科技大学,但在高考前一个星期,他感到压力很大,以致整晚整晚失眠,好在他很快调整过来,高考期间,他睡得香、踏实,最终考出了629分的好成绩,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还有妈妈、姐姐及亲朋好友作伴。”李庆志说,妈妈为了这个家都奋斗出病来了,在大学里,他会好好珍惜,不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瞻通讯员黎建辉周文容)今年以来,港北区贵城街道采取有效措施,狠抓放权、管理、服务工作,促各项便民服务...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