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宣传公众号
贵港日报公众号徐强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我们首先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县官,在衙门里审理案件。原告的名字叫金止未,金银的“金”,禁止的“止”,未来的“未”,金止未;被告的名字叫郁卞丢,郁闷的“郁”,姓卞的“卞”,就是上下的“下”字上边多一点,丢失的“丢”,郁卞丢;证人的名字叫于斧,于是的“于”,斧头的“斧”,于斧。
这个县官是个白字先生,没有什么文化,看见状纸上写着原告金止未,于是大喊一声:“全上来!”结果原告、被告和证人就一起上来了。县官有些纳闷,看见状纸上写着被告郁卞丢,于是又大喊一声:“都下去!”结果原告、被告和证人又全都下去了。这回县官更纳闷了,可是又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时旁边有一个小官差悄悄对他说:“老爷,您念错别字啦。原告叫金止未,不是全上来。被告叫郁卞丢,不是都下去。证人叫于斧……”听小官差这么一说,县官老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幸亏你说得早,不然我就把证人‘于斧\’念成‘干爹\’了!”
全上来、都下去,不认真学习就会闹这种笑话。尤其是像故事里说的,官老爷念错别字,往往还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甚至“千古流芳”,一定要慎之又慎。
大家知道,作动词用的时候,“来”和“去”在方向上刚好是相对的。那么,“来”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说文解字》要学习的,就是《千字文》里的“来”字。
甲骨文的“来”,属于象形字,像是一棵已经成熟的小麦,上边是麦穗,中间是麦叶,下边是麦根。“来”的本义,指小麦。
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来,“天所来也”。意思是说,小麦是从天上来的,是苍天赐予人间的粮食。为了表达小麦从天上“来到”人间的意思,人们在“来”字底下加了一个表示“走路”的部首条字头(夂),也就是小麦的“麥”字。
有趣的是,在语言文字的使用过程中,“来”字和“麦”字刚好对调过来了。本义指小麦的“来”字,被用来表示“来到”的意思;本义指来到的“麦”字,反而成了小麦的意思,进而又成为麦类作物的总称,包括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等。
“来”从来到,引申指招来、过去、往后、发生等等。比如:“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可以招来远方贤良的人才。别来无恙的“来”,指过去一段时间。来日方长的“来”,指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口语说的“麻烦来了”,意思则是麻烦发生了、麻烦出现了。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请同学们注意,“归去来”中的“来”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并没有实质的意义,“归去来”意思就是“归去咧”。
好的,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期再见。
新闻推荐
港北讯近日,港北区港城街道联合港城商会对辖区内今年考上“985”和“211”院校的优秀学子大学新生发放奖学金共计...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