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四起
这次会议对于桂林保卫战来说,意义重大。大家都好奇,在兵力不足、中央军不愿支援的情况下,白崇禧会作出怎样的调整。
白崇禧对第四战区的作战计划和桂林防守计划都表示反对,提出要乘鬼子沿湘桂铁路和湘桂公路前进时分离的机会,在桂林以北和平乐附近,集中主力与日军决战而各个击破。决战方面的主力兵团由夏威集团的第31军和46军负责。同时,桂林的防守应以依城野战为手段,把主力布置在城外进行决战防御,防守部队主要由第93军转进担任。
如此一来,白崇禧几乎将原来计划全盘推翻。众人又感到蹊跷和不解,但谁也不敢发表意见,担心“小诸葛”另有破敌妙计,说多了显得自己愚蠢。此时,唯有夏威站出来,一语惊人:“桂林城内不能配备过多兵力!”既然要保城,咋就不能布置“过多兵力”呢?据陈冠任所著《国殇》记载,白崇禧的计划貌似很妥,实际上很危险,以战区兵力和第31军、46军的素质来说,很难进行所谓城外决战。而第93军刚经过黄沙河作战,由敌前转进担任防守任务,既不熟悉地形,又没有时间准备,怎能守得住桂林?张发奎认为应集中兵力,依靠坚固的设堡阵地和优势制空权进行持久防御,以待后援,再去转移攻势。这理应是比较稳妥的打法,但碍于白崇禧是实际上的最高统帅,张发奎只好保持沉默。
于是,白崇禧的新防御计划全票通过。蒋介石也原则上同意,但坚持要由桂系第31军守城,不能由中央军第93军担任桂林城防。白崇禧胳膊拧不过大腿,在制作新作战命令时不得已稍作修改。
命令起草后,张发奎签署下达。
其中,桂林城的作战计划草案,仍按照两个军4个师的兵力,共3万多人进行配备。但接下来,桂林城防司令部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时,再生变数,还吵得不可开交。
白崇禧、张发奎、韦云淞等参加了会议。防守司令部将桂林城化为南北两边,分别由第31军和第46军负责。谁料,划分方案刚宣布,第46军军长黎行恕就坚决不同意,说:“第31军两个师是作战师,46军两个师中一个师是后调师。因此,46军只能管桂林城外西面阵地,城内应全部归31军驻守。”争论中,黎行恕甚至发飙说:“这种分法责任不明,到时出了事,我负不起责任。”这波未平,一波又起。防守司令部配备在江东岸阵地的兵力是一个步兵团,防守司令部总预备队则布置两个团,分置在铁佛寺和中正桥西端。第31军军长贺维珍提出:江东岸的普陀山、月牙山瞰制城内,地形重要,必须配备两个团的兵力。
对此,众人一阵激烈争论,问题也没有解决。白崇禧看着没有插话,只是作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静静听着大家的争执。
直到第16集团军参谋长兼第46军副军长韩练成突然发言,他提出守城必须有城外机动部队策应,“现在摆两个军守桂林城,我看是下策。”而韩练成的“上策”便是把主力都调到城外去,机动地攻击敌人的侧背。
直接到桂林城外打,这让在场的人听得发愣——这是没有研究过的新方案,而且这种做法是违反既定军令的。
韩练成知道难以实现,又提出“中策”,即把若干兵力调出去,机动地策应桂林城内的防守。对此,有人同样当即提出反对:桂林城防工事早就修好了,把主力调出城外机动策应,算怎么回事?此时,白崇禧发话了。他十分肯定“中策”,说:“守城必须有城外支援。本来两个军守城,吸引消耗日军的兵力,再以机动的主力军从外边来个反包围,在桂林城打一个大会战,我看是完全可以的。可惜的是,中央在贵州的主力军不来了,因此,我们只能抽出若干兵力到城外,这是很有必要的。”白崇禧定了调,张发奎不作声,会上争论的前两个问题顿时就迎刃而解了。会议也就这样匆匆结束了。
“神机妙算”
但是该把谁调出去机动,把谁继续留在桂林城内呢?这个问题不好当着两个军4个师十几个团长在会上讨论。白崇禧说:“另外召集少数人开秘密会决定。”这个秘密会上,就连韦云淞和贺维珍也没有资格参加,因为两人已“中奖”,被白崇禧选定为留在城内“死守”的部队。最后,白崇禧在秘密会上宣布把第46军军部和该军第175师以及第31军第188师抽调出城外去机动,桂林城防司令部、第31军军部及其第131师以及第46军第170师留在城内死守。
虽然上有既定军令,但白崇禧还是破坏建制地抽调两个师出来。
刚开始,所有人都在云里雾里。白崇禧从重庆“请兵”失败刚回到桂林,他手下几个亲信便提出“机动攻势作战”的论调,最终一炮由韩练成在团长会议上打出,并立即获得白崇禧本人支持。直到这两个师被从桂林城中抽调出来,所有人才恍然大悟,搞清楚了“小诸葛”暗地里的“神机妙算”。
白崇禧是要将自己的外甥海竞强由即将成为“死亡绝谷”的桂林城中调出来!海竞强是白崇禧寡妇姐姐的儿子,在白崇禧的安排下,在第31军第188师当师长。不仅如此,另一位调出桂林城的第46军第175师师长,叫甘成城,则是第16集团军总司令夏威的外甥。
由此看来,这接连的会议多像一场场精彩的“宫心计”呵!那么,明知这两位最高长官要救出自己的外甥,第46军军长黎行恕为何还要出面对战区长官的军事部署找茬,打响反对白崇禧用心的第一炮呢?事实上,黎行恕与白崇禧等人的关系非同一般,他在李宗仁、白崇禧身边当过多年的高级幕僚,与海竞强是拜把兄弟,与韩练成是老同学、同事。黎行恕打头炮其实是较为隐晦的一炮,一是为自己出城找到了理由,二是为白崇禧接下来决定调兵(海竞强、甘成城和他们的部队)“出城机动”作出铺垫。
接着,韩练成打出第二炮是明炮,他先后提出下、上、中策为幌子,明确提出调兵“出城机动”,推进老长官(白崇禧、夏威)和老同学(黎行恕)的久谋之计。
最后,白崇禧先在公开会议上肯定“民意”决定调兵出城,再在秘密会上亮出最后的底牌,将两大外甥调出桂林,一举达成最后目的。所有人不得不佩服白崇禧的超人智慧。
至于守城的韦云淞和贺维珍就没有办法了。韦云淞此前有“黑豆守城”的大功,想退不可能。贺维珍不是广西的,而是江西人,在政治上虽属桂系,但历史渊源并不特别深。
另外参加桂林死守的,还有蒋介石中央军的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高射炮营。这个炮兵团完全是替死鬼,为何?因为他们只有迫击炮和战车防御炮,其他重炮一门也没有,且炮弹极少,只有区区三个基数。这很明显是白崇禧有意为之,作为对之前蒋介石不派中央军入桂、拒绝“请兵”的以牙还牙,倒咬一口。而如果不是蒋介石坚决反对,他的中央军第93军差点也被白崇禧调往桂林死守。
所有的布置出笼后,谁都明白白崇禧不是真心要守桂林了。这还不是最坏的结局,就在白崇禧等人机关算尽时候,驻守桂林城的守军也开始各怀鬼胎……
新闻推荐
八个大木箱装的是啥?附近门面业主有的说是废弃物品,有的认为是奇石。“看了晚报后才知道这批货还放在路边,怎么办才好?”18日,市民李女士致电鱼峰区城管执法局称,这批货是她朋友从桂林发过来,向卖家退的...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