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都安瑶族自治县11个乡镇的2万多农户,每天坐在家里,用林中的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就能赚到大把的美钞,村里户户搞编织,家家成车间,产品常年出口美、英、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总产值达到2.2亿元。这是河池市成功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许多农民不砍一棵树也能走出致富新路子。
河池是广西重点林区之一,根据最新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375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5.7%。2009年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极大地调动了林农开发、利用和保护林地的积极性,林下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发展迅猛,参与林农达6万多户共17.52万人,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5亿元,开启了山林与农民财富共生共长的绿色新时代。
由于森林资源以及区位差异,全市11个县(市、区)形成了不同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桑、林菌、林笋、林花(兰花)、林牧等,主要分布在凤山、天峨、环江、金城江、宜州等地;石山养羊,主要是在石山林地较多的都安、凤山、东兰、大化等地;林下繁养山鸡、土鸡,或养牛,主要在都安、凤山、天峨、宜州、环江等地。森林旅游则集中在凤山、天峨、宜州和巴马等县(市),其中,凤山整合全县喀斯特岩溶林地资源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天峨创建了国家级龙滩大峡谷森林公园,宜州开发了水上森林旅游、刘三姐故居山寨风情游。
“油茶林里放养六画山鸡,每只能卖到100元。”凤山县凤城镇弄林屯农民吴树极说,今年,不仅林中放养的1000只六画山鸡,每只价格比往年房中圈养的多了20元,油茶还额外赚了1万多元。当地的周恩胜,则成立了农民养鸡专业合作社,在鸳鸯泉的果园林里养殖七彩山鸡、珍珠鸡,年收入10多万元,成为凤山有名的养殖大户。
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打造绿色环保河池。结合河池实际,发展特色生态农业,重点扶持“三特”
生态农业,市林业局将以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和林业综合效益为核心,继续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据悉,市林业局将通过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同时积极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培植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的大发展。
之外,具有竞争优势的桑蚕、板栗、毛葡萄、核桃、桑秆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规模均排全区前列,积极打造生态工业园区,鼓励和推广循环经济,大力开展清洁生产,推动生态工业稳步发展,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桑蚕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缫丝企业已发展到21家,年产白厂丝约3000吨,约占广西白厂丝总产量的19%;以桑枝为原料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已发展到4家,年产菌棒2500万棒以上,鲜菇产量约1万吨;蚕沙综合利用企业已发展到3家,年加工蚕沙约2万吨;蚕丝被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6家,年产蚕丝被16万多床。
截至2011年底(按季度统计),全市完成林业产业总产值5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占全市总产值的11%;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完成木材产量181.2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2.3%;完成木材加工产值1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2%;完成人造板产量61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39.5%。2011年经自治区审批的木材经营加工企业有2家,市级21家,县级15家,新增林业企业38家,全市共有各种形式和类型的木材经营加工、林产化工企业810家,从业人员约1.2万人。新增木材深加工能力30万立方米。引进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木材加工企业有2家,投资总额近5000万元。
新闻推荐
3月5日,都安举行全县性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县委决定:从现在起,每个月的5日作为学习雷锋活动日,由各单位、各部门自己选好主题,选好服务对象、选好内容,坚持持久地
都安讯
3月5日,都安瑶族自治县四家班子领导、城区各中学师生、县直各单位干部职工、青年志愿者以及街道居民代表,汇集在县文体广场,隆重举行以“学习...
都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安瑶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