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进背着他发明的球式变向电风扇在户外行走。
3月27日,记者来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中山村上李落屯时,农民李泰进正在山上种树。
现年38岁的李泰进,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初中没读完就离开了学校),全凭自己对发明的热爱和执著,刻苦钻研出了两项发明,并被授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他的第一项发明“一种球式变向电风扇”,是针对市场上现有的电风扇转向角度有限、不能全方位吹风的特点而设计,可实现俯吹、仰吹、平吹等360度即球式变向吹风,配以背负式或悬臂式、盘式、架式底座和交直流电源,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将其置于肩上,可以轻松实现田间劳动、赶集、垂钓等便携式吹风;将其设计于太阳伞下,或辅以普通伞帽,则可满足露天场合下的摆摊经营、海边浴场、交通警察指挥岗位等场合的吹风需要。
他的另一项发明“一种球式变向伞”,设计的原理与第一项发明类似,即针对市场上现有的雨伞和太阳伞不能前后左右等全角度即球式变向遮风挡雨的特点而设计,辅以不同的底座,可满足在不同工作场所多角度即球式变向遮挡风雨和阳光的需要。
李泰进1974年出生于一个半文半农的家庭,父亲是当地小学教师,母亲在家务农,4兄弟中,他是最小的一个。李泰进说,他对发明的爱好并不源自家庭成员的影响,而是来自他天生爱好联想、喜欢动脑筋的习惯。读小学二年级时,他就试着做弓箭和砂枪,用来打鸟,常常被老师没收。李泰进虽然天生个性柔软,同时却又很偏激,对离奇的事物极度好奇,自小便对许多常态的东西不大理睬,因而初二没读完,他就早早地离开学校,进入社会。
1991年,年仅17岁的李泰进只身一人去广东打工,乱闯乱撞,找到工作就做。由于年纪轻、力气小,加上文化技术水平不高,他在广东受到了很多挫折。一年后,他便回到家里,再也没有出去打过工。
用李泰进的话说,由于他“常态单薄”,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钉子和阻碍,经历的失败太多,可以说自己是一个失败的人。但他并不服输,慎重对待选择,加强自己的潜力,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将来总会做出一项惊动众人的事情,为他们服务并为此感到自豪。
常常被村民认为“有些小聪明”的李泰进,没有像其他村民那样种蔗养蚕,也没有学三个半农半商的哥哥从事副业创收,而是一边帮别人做工,一边用大量的时间钻研自己的发明。八、九年来,他在发明上投入的资金不下五、六万元,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这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2009年的一天,李泰进在房间里睡觉时,因为天气热睡不着,突然想到:如果能发明一种可以放在头上吹的电风扇,就会很凉快。之后,他就动手找来材料,开始制作。花去几千元钱、历经数月的试验后,终于制作成他理想中可以实现多个方位吹风、可随身携带的电风扇。起初,他并没有想到要申请专利,主要是自己用。逛集市时,他也会不时背着这台电风扇上街。渐渐地,许多人都知道了他的这一发明。2010年的一天,一位同乡对他说自己有一位在县科技局工作的熟人,建议他托这位熟人帮写申请书,申请专利。事情很顺利,同年,李泰进的这一发明就获得了国家专利。
虽然至今只有两项发明,这些发明也还没有给他带来经济收益,李泰进却显得很乐观。他说,既然想了,就要做出名堂来。不管现在还是将来,科技都是他的“强大之路”,只要做出来一件事情,不管得不得到回报,他都会觉得心情舒畅,因为这能证明自己的头脑聪明,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除了这两项专利,李泰进还有许多其他的设想,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办法实现。
现在的李泰进仍然独身一人,居住在老旧的泥瓦房里,偶尔接母亲来住上一段时间。“房子不好我也无所谓,不去和人家比,自己感觉舒服就行了。”李泰进说,从前自己的身体有很多毛病,吃药也不见好,爱上发明之后,倒觉得身体越来越好,心情也舒畅了。
李泰进的这一爱好,村里许多人不理解,甚至也遭到了哥哥们的反对,但这并不能动摇他的决心。“别人说别人的,我做我的。”李泰进说,“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有几十亩地,去年请人种了一些桉树和马尾松,五、六年后,就可以当木材、或者割松油卖了。”李泰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环江讯 4月7日凌晨1时许,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公安局刑侦大队4名民警冒雨伏击守候,当场抓获2名“瘾君子”。6日晚上10时许,该县...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