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放晚学后,金三小门口附近垃圾满地。
今年5月初,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河池市迅速启动“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至此,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洁家园行动席卷河池。活动开展近一个月来,全市卫生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离“美丽河池”目标还有不小差距,市中心城区学校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为何学校周边环境卫生一直是老大难问题?学生乱扔垃圾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深入市中心城区部分中小学校,了解相关情况。
现场:垃圾随处可见
几天来,记者分别在不同时段到金城江区第三小学、第五小学、第六小学,河池市实验小学,金城江区第三中学、第五中学,了解相关情况。随着学生的放学,记者发现部分学生在学校附近小商店买零食边走边吃,吃完后,袋子随手就丢在地上。在金三小,某培训机构人员在学校门口向学生派发宣传单,学生随手接过后就直接扔在地上。虽然旁边就设有垃圾桶,但记者在现场几乎没有看到一个学生主动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只是偶尔有学生在家长的提醒下,将垃圾扔进垃圾桶。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学校门口的人行道就“面目全非”,各种各样的垃圾布满其中。
“习惯了,只要不是周末,每天都是这样。”金三小附近电动车专卖店员工韦先生说,今天的情况算是好的了,垃圾还不是很多,遇到学生将放假那段时间,很多假期培训机构都来学校门口发传单,那垃圾才叫多。韦先生说,实行“门前三包”后,老板要求员工每天都要清扫店铺门口的垃圾,他们每天至少要清扫3次以上。
“以前我们还说过乱扔垃圾的学生,劝他们不要乱扔,但他们根本不听,有的学生还反过来讲我们多管闲事。”说到部分学生的素质,家住在维六社区的陈大爷十分无奈。
问题:学生学校家长都有责任
学生乱扔垃圾现象,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记者深入采访多个相关部门和市民后,大家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
其一:学生自身素质有待加强。部分孩子乱扔垃圾行为的养成,主要责任在于自身。“学校虽三令五申要求学生不要随意乱扔垃圾,要爱护环境,但有的学生就是不听。”金六小校长韦敏菊告诉记者,由于金六小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其文明卫生意识还有待加强。
其二:教不严,师之惰。虽然不要乱扔垃圾这似乎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但这是最起码的社会公德,学校本就应该作为入门课程教好自己的学生,并在日常学习中努力促使学生养成的文明卫生意识,让他们从身边小事抓起。
其三:家长和社会也有责任。家长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因此作为家长,不仅要随时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还要带头做好表率。此外,社会也要努力营造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部门:多举措建设美丽校园
有问题,就要见行动。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目前,各学校正在创新工作思路,力求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其中,金六小开展加强教育、向学生发倡议书、给家长写信、与家长联手共建美丽家园等活动,各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此外,市教育局日前要求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美丽河池·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努力建设美丽校园。团市委还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积极开展“清洁乡村·青年当先”活动,为建设美丽河池贡献青春力量。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持久开展‘不随地丢垃圾·随手捡垃圾\’主题教育活动,把爱清洁、讲卫生作为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爱清洁、讲卫生、做文明使者的养成教育。同时,每周安排市城区的一所学校师生上街道、进社区开展‘随手捡垃圾\’活动,营造讲卫生、爱清洁、随手捡垃圾的浓厚氛围,为‘美丽河池·清洁乡村\’作出积极贡献。”市教育局局长陆程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29日,第四届河池市人大新闻奖揭晓,由市人大常委会、河池日报、河池电视台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共评出获奖作品12件。其中,消息《人大创新...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