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刚才,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视频会议,对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进行了动员。下面,就河池市如何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并确保取得实效,我讲几点意见。
一、从文明进步与发展高度去理解和认识开展“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的深远意义
中国是文明古国,在文字可以追溯的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人类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人居环境与国民健康、以至社会进步的紧密关系。有不少先代哲人甚至把保持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提炼成为处世格言,用于教人治家。三百多年前,明代著名思想家朱用纯所写的《朱子家训》当中,开篇诗句就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他把黎明早起,扫除家室,保持庭院内外的整洁干净,作为每个人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来教育家人儿孙。而《朱子家训》作为“教人一世,诲人一生”的格言,作者把黎明清扫庭院,整洁家内家外作为家训之首,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一要求实际是做人之首要,处事之起码。这个家训广为流传,到现在已经扩展成为我们社会普遍接受的教人处世、育人成才的警示格言。更有甚者,还有人把打扫卫生、保持家室干净整洁与治国平天下联系起来,就更为发人深省。史书记载,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的朋友薛勤到访他家,看到他所居住的房屋凌乱不堪,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把家室清扫干净以迎候客人?陈蕃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当即就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并始终把强化人居环境卫生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推进。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当中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并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这20个字当中有8个字,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对农村环境风貌提出的明确要求。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城乡人居环境也始终高度重视。2006年10月启动的全区“城乡清洁工程”,相信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为配合实施这项工程,2007年4月底,自治区文明办颁布了《广西城乡居民文明卫生公约》,当中明确“三要九不要”的约定,就是“要爱护环境卫生,不乱吐乱扔,不随地便溺,不乱排乱倒;要遵守公共秩序,不乱停乱行,不乱贴乱画,不乱搭乱摆;要养成文明言行,不讲污言秽语,不损害他人权益,不破坏公共设施。”
河池市贯彻实施自治区决定,大力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年开始实施“城乡新貌新风工程”,进一步深化了城乡清洁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城镇的环境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还应该看到,在城乡结合部,尤其是广大农村当中,环境脏乱差这个顽疾还没有完全铲除,许多村庄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仅仅有违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与当今文明要求格格不入,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损生态文明建设。如果不加以扭转,全面纠正,必然会继续影响广大农村群众身心健康,损害农村发展环境,进而会影响到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如期实现,后果严重。
所以,全市上下要认真领会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统一思想认识,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自治区决定而实施的“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当中,下工夫,出力气,齐心推进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工作,进而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追赶全国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新河池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二、把“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纳入“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当中进行整体谋划
去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五大工程”的决策部署,其中“城乡新貌新风工程”就包含了十个子工程,当中的第七个子工程“生态优化工程”和第八个子工程“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都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作出了具体规定。我们今年开展“五大工程推进年”活动,对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又做了许多深化和细化,为我们现在推进“美丽河池·清洁乡村”活动探索了道路,也创造了条件。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施儒)记者近日从市人事部门获悉,近年来,河池市致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来,积极落实优惠政策,优化...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