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营仪式
给老人送礼物
陪奶奶捏背
瞧,我们包的饺子
起网收获
○当回小骑士□本刊记者 许庆勇 文/图
在这个炎炎夏日,来自省城合肥的城里孩子在肥东演绎着别样的乡村变形记。
7月12日,虽然下着大雨,但是丝毫没有阻止小伙伴们下乡的步伐,首批阳光体验营的12名孩子如期抵达全国首座寄宿制留守儿童学校——肥东县陈集镇阳光小学,开始体验快乐的乡土生活。
野地放羊、赤脚奔跑、采摘果实,在晨曦的露珠中,拨开草丛去收前一晚放下的虾笼;趟过泥泞的土路,到陋室中陪孤寡老人聊天、包饺子。在阳光小学的三天中,虽然孩子们没有去背书、没有钻研难解的奥数,但是这三天他们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体验到了阳光和泥土的味道。
“你不仅可爱更是我们的责任”
一组4个小朋友,要管好2只兔子、7只小鸡、2只小鸭,还有一只小羊。最初,不少小朋友是奔着这些萌萌的小动物来的,但是照顾它们就不仅仅是好玩了。
在分小动物前,陈万霞老师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小动物是有生命的,就像妈妈赋予了你们生命一样。只有保证会爱护小动物,能负责好小动物们三天喂养的小朋友才有资格领养这些动物。”
孩子们一一写下了承诺书才获得陈老师的认可。第二天,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放羊、打扫羊圈,拿干黄豆叶喂小兔子。
陪孤寡奶奶度过有爱的一下午
第一天下午,孩子们要去离学校一公里的地方看望孤寡老人。小伙伴们趟过泥泞的小路才到达奶奶的家。
满脚的泥巴,鞋子陷在泥泞中拔不出来……这是孩子们在城中从未体会的经历。
奶奶家的土地高低不平,一只母鸡在灶台旁的鸡舍下蛋,小鸭子在笼中嘎嘎叫唤着。住惯了干净宽敞的楼房的孩子们惊讶于所见。“这才是真实的农村,你们没想到你的身边还有这样艰苦的地方吧?”
不过,孩子们的适应力是最强的,片刻的惊诧后,姜亦楚小朋友便找了块抹布帮忙擦桌子;懂事的佘景宇也给奶奶捏着背陪奶奶说话。男孩子们则每人分到一把韭菜,细细地择着菜,为包饺子做准备。获准包饺子后,孩子们便发挥想象,盘子中装满了造型各异的饺子。
乡村发现让孩子惊诧不已
天一放亮,孩子们早早地起床。简单洗漱后,就结队来到岭上踏青。丛林深处一位老农正在牧牛,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
“啊!牛原来比羊大!”一位小女生高声叫了起来。而另外一个女生更是惊诧不已:“牛这么高,是不是穿了高跟鞋呀!”一片片惊叫,一阵阵笑声,惊醒了沉睡的土地。孩子们纷纷向农民爷爷恳求,骑骑大牛。
回来的路上,孩子们兴致不减,大声交流着感受。经过一个农庄时,“汪汪”的狗叫并没吓着他们,他们反而学着叫唤。随行老师问起:你们这在干什么?有的同学却回应道:“我们在吵架!”奇葩的回答,让大家忍俊不禁,欢声雷动。
三天中,孩子们体验到了阳光和泥土的味道。学会了与小伙伴们玩耍、与农家孩子相处,学会交流与协作、包容与友爱;三天里,在专人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学会了洗衣、洗碗、叠被,培养孩子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全新的体验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三天的乡土体验营,使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释放着天性,快乐地玩耍。
特意从合肥滨湖新区送8岁孙子入营的一位许姓爷爷,道出了送孩子来体验乡村生活的初衷:孩子出生到现在,对农村毫无概念。甚至大米饭怎么来的都不知道。虽然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但还是下定决心,让孩子尝试一下。送孩子去农村,只希望他能体会农村的艰辛艰苦,这种全新的体验,会让他们受益终生,也让孩子一生盈满美好回忆。
新闻推荐
□实习生 陆慧 本刊记者 王晓峰宋巨友、陈浩、王德后、阚剑,肥东县店埠镇定光社区的普通工作者。他们是一群普通的群众,却有着共同的英雄本色。面对穷...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