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聘教师用信息化设备上第一节英语课□兰勇 胡莹
距离肥东县城区40余公里的响导中心学校,是该县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之一,却吸引了附近近1500名学生就读。该校为何如此有吸引力?响导中心学校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这要得益于政府大力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诸多举措,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和结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实施标准化建设均衡办学条件
为了让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肥东县在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从建立公共财政长效投入保障机制入手,为义务教育优先、均衡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县教育经费支出总额2008年是5.3亿元,2013年接近8.7亿元。五年间,该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近64.2%。教育经费的充分保障,有效地破解了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不足的瓶颈问题,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差异明显缩小。
教育均衡发展要求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肥东县为此着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位于该县北部的赵亮学校,地处偏僻,资源匮乏。为了吸引学生前来就读,赵亮学校最终确定走“信息化校园”之路。该校的一位老师说:“校园信息化在课堂上可以给孩子们带来生动的画面,比较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拉近城乡孩子的差距,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类似赵亮中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近年来,全县共投入14824万元,建中小学实验室231个、电脑室180个、多媒体室233个;配备图书150万册、计算机14000台;全县学校宽带网络实现校校通。
充实教师队伍均衡教师配置
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近年来,肥东县以建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机制,促进教师向农村合理流动,均衡县域范围内的教师配置。2006年8月,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省政府核定的编制范围内,每年公开招聘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教师,补充到缺编学校任教,以保证全县教师队伍足额、够用。”自2006年以来,该县通过公开招录,共计新增教师1501人。在做好补充机制的同时,该县教体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教育人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文件,在暑假期间,在编制许可前提下为符合流动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办理手续,推动中小学教师校际、区域间合理流动,促进了教育系统人才资源科学配置,有效地解决了中小学教师区域、学科结构失衡等问题。“通过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让教师更安教、乐教,也是均衡教师配置的重要举措之一。”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仅2010——2013年,共新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1270套。”
新闻推荐
由“全民文化月领导组”编纂印制的肥东县全民文化月活动集锦图册近日印制完成,共800册,将面向全县基层发送。图册分五个部分,共收集活动照片300余张。我县首届全民文化月活动自今年3月5日拉...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