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中考分数线揭晓之后,许多家长就开始四处活动,托关系找人,希望让自己的孩子上到所谓理想的学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这是正常现象。然而,在孩子成长或求学的过程中,却出现许多不正常现象,比如家长让孩子盲目择校等。
现象
孩子被动择校
作为孩子的父母,都希望把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成才。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远离子女,致使大部分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留守在乡村。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少孩子已经不听从爷爷奶奶的管教,有的甚至背着爷爷奶奶在外面,干一些摸不着边际的事情。因此,父母只好把孩子送到托管的地方——封闭式寄宿制学校。
盲目攀比择校
在外地打工的家长,绝大部分都是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在城市打工,所从事的都是粗活、累活。平时,他们舍不得花钱,但是,为了培养孩子,他们却舍得投入,甚至不惜举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们怕落在别人家的后面。如同村的孩子上了一所名校,他们也会上那所学校,哪怕花再大的代价也愿意。
问题
经济负担加重
许多学生选择封闭式学校。在这些学校上学的孩子,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位陪读的家长。有的家长陪读,一陪就是好几年。有人曾经算过一笔账,农村义务教学阶段的孩子去城里的封闭式学校读书,每个孩子一年比在家乡的公办学校读书,至少多花1万元以上。
托关系在城里公办学校读书的孩子,算上陪读的家长劳动力损失以及房租等,也与上封闭式学校花费差不多。
带来安全问题
盲目择校,不仅加重经济负担,还会出现诸多社会问题。有少数家长在陪读的过程中交往不慎,被一些不法分子带入赌场,结果负债累累,甚至倾家荡产。最后只好带着孩子回到原点。
还有的陪读家长,被一些不法分子骗财骗色,结果,孩子没有陪好,自己却被别人骗走。最后落得鸡飞蛋打,人财两空。
建议
根据情况合理安排
采访中,一位相关人士直言:“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大才,这可以理解,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孩子学习成绩、性格爱好等选择学校。否则结果会适得其反。千万不能盲目择校。”
一位在县直机关工作的中层干部说:“我也不是什么官,与教育界也没有特殊的关系,可是,每年到了7月份之后,就有许多朋友来找,说是要把他们的孩子调整到某某学校。”今年的中考成绩下来后,他已经接到好几个亲朋好友的电话,托他找人让孩子上县城的相关中学,他们不惜花钱。为什么非要择校?想当初,我们都在自己的家乡学校读书,没有择校,不都成才了嘛!”
本报记者 叶昌国
声音
大学生 上重点高中才能上重点大学
随着中考成绩的公布,引发了又一轮的“择校热潮”。高分的考生自然能够随意选择学校,而分数未能达到重点高中分数线的学生就将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支付高额的择校费用去上重点高中,要么就面对现实就读普通高中。虽然择校费用很高,是正常学费的好几倍,但很多家长仍旧会不惜花重金,让自己的孩子能迈入重点高中的大门,是何原因?
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上不了重点大学就可能无法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进入重点高中就相当于迈进好大学的半个门槛。这使得现在的学生和家长都认为,要有一份好工作就得上重点大学,要上得了重点大学就得上重点高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促使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择校行为。
不得不说的是,重点高中无论是在教育设施还是教学环境都是一般普通高中无法企及的。重点高中的学习氛围更好,教育资源优越,竞争也更为激烈,加大了与普通高中学生间的差距。
重点高中也因其好的生源、高的升学率使其能享受到政府部门更多的经费支撑,进而又进一步加大了各个学校间教育资源上的差距以及福利待遇的差别。很多普通高中老师为了有更多的收入而在外面私自办学或是代课,这往往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质量,使得普通高中学生无法同重点高中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此外,择校费是学校一笔不小的收入,为学校有更好的教育设备资源与优良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保证,再加上好名声、好老师,使得更多的家长和考生择校也要上重点高中。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应婷婷
家长 “我家的孩子一定要进好高中”
这段时间孩子能上哪所高中成为家长们共同的问题。记者来到聚集众多家长的凯悦中学,随机采访了家长,大多数家长的意见都是——“一定要上一所好的高中”。
在凯悦中学,一位李姓同学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一定要上个好学校,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让他们进好的高中,有的甚至愿意花几万块钱把孩子“买”进去。这位家长称,让孩子学习,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考上好大学,名牌学校氛围较好,孩子能够在紧张的氛围中奋斗,激励他们。另一位王姓家长则表示,孩子上好的学校自己才有面子,在亲戚朋友面前才能吹捧。
实习生 陆慧
校长 缓解“择校热”重在资源均衡
在肥东县第四中学的副校长吴青松看来,教育资源均衡才是缓解“择校热”最有效的方式。
肥东四中由于教学质量高,该校的择校问题并不突出,但吴青松表示,择校问题在很多偏远地区依然很严重。
“择校是家长对子女教育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是社会对教育管理者的一种督促和鞭策。一方面,对于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我们要予以理解;另一方面,择校问题凸显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明显差距,这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吴青松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户籍人口飞速增长,在此社会背景下,教育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就表现得更加突出。“其实说到底,择校择的是什么?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择校热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发展。”
同时,吴校长表示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择校违背了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并不符合孩子的正常发展。
择校热的形成,有着多种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原因,也有着观念的、工作的、物质的原因。对于“择校热”这个教育顽症,吴青松认为关键是教育的均衡发展。
“要让培育优质学校与改造薄弱学校同步进行,要特别注重改造薄弱学校,尤其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城乡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让居民附近都有好学校或‘差不多\’的学校。”吴校长告诉记者,目前肥东县正在积极申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这对于整个肥东县教育发展来说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吴青松认为,教育均衡的破冰之旅,就是让教师在区域内“动起来”,使“学校人”变成区域内的“教育人”,“尤其是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要积极完善教师流动制度,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吴校长说,目前肥东县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推行“九年一贯制”,将中小学合并优化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陆慧 本报记者 王晓峰
新闻推荐
日前,经过整修之后的古城镇综合文化站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在借书现场,镇分管领导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岗位,随时做好记录,尽快将图书分类登记,做好日常保洁工作,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加大宣传力度,借着暑期...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