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飞 本刊记者 李丽娟 肖劲松 文/图
“通过镇、村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包公镇老百姓现在都知道,降低能量消耗就是‘低碳生活\’!”6月4日,在世界环境日前夕,笔者走进包公镇岘山社区黄其松家,当谈及“低碳生活”,老黄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说起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来可真是头头是道。
一家两辆电动车
黄其松一家5口人,有上学的、有在外务工的,以前外出常骑一辆摩托车,每月光油费就得100多元。近三年,黄其松家先后添置了两辆电动车,既方便了家人出行,又节省了油钱。“走亲戚、办事,都是骑着电动车去,方便、快捷还不烧油,也算咱为保护大气环境尽了点力。”黄其松说。包公镇实施“村村通”和民生工程“一事一议”项目后,农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各村的主次干道及街头巷尾也基本得到硬化,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骑电动车上班、赶集、走亲访友已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民用上太阳能热水器
“用了太阳能热水器,既方便又省电,真好。”黄其松指着自家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高兴地对笔者说。太阳能热水器在该村越来越多,冬天拧开水龙头热水便流出来,用来洗衣、洗澡,洗碗刷锅,不仅舒服方便,还节电环保。据包公镇文集大街一家太阳能热水器经销商介绍,春节前后,他就卖出热水器60多台,其中80%是周边普通农民所购。
家里换上节能灯
“以前家里用的是一个100瓦和4个50瓦的白炽灯,也不是很亮。去年春节前,我全换上了25瓦的节能灯,不仅屋里亮堂多了,算下来1个月还节省了不少电费呢!”黄其松指着屋里的节能灯告诉笔者,他刚添置的电冰箱也是节能的。据了解,在包公镇,许多村民家里安装的都是节能灯。
记者了解到,黄其松只是该镇普通百姓的一个代表,近两年来,包公镇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村民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和重视。村里也积极配合宣传,并逐步落实在行动上。
新闻推荐
10岁的於浩然拿着自己拼制出来的3D拼图木质警车高兴地说:“你看这是我拼出来的,可好看呢。”6月5日下午,肥东县妇联、店埠镇妇联和店埠镇镇南社区联合在老少活动家园开展了一场儿...
肥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