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就是千亩藕塘
店埠河暗绿的水面上,鹭影是白色的鱼。藕塘上掠过数只水鸟,盘旋,盘旋,划出家的轮廓。
碎砖、废木、老式彩电大小的磐石,铺满了店埠河东岸的张湾圩。这段紧急加宽至15米的堤坝,像是一道“分界线”,隔开了两个世界。面前,四台挖掘机一刻不停,将碎石从靠在坝边的货船上舀起、落下。身后,千亩藕塘,碧叶接天。
“救援物资已无法再走陆运。”值守在张湾的店埠镇纪检副书记李敦木告诉记者,若不是依靠水上交通拉来碎石加固坝体,整个六联圩可能已经泡到水里了。
水上交通成张湾唯一防汛通道
临时加固的店埠河东岸堤坝上,沙袋高高低低地层叠着,好不容易才从成堆的碎砖片瓦里找到一块下脚的平整水泥地。“我们就站在一户农家的前院里。”李敦木指指水泥地,示意我。可环顾四周,空落落的,寻不见一丝住家的气息。
李敦木说,7月4日,张湾村的村民开始撤离。漫上来的大水,令原本5米多宽的堤坝急速“瘦身”了一大半。
“土泡了这么久,堤坝旁的房子肯定是留不住了,所以拆了直接加固坝体。”李敦木算了算,坝上这成片的碎砖和泥墙,差不多是1000多平米民房的“残躯”。
但拆了民房,仍无法“堵”住洪水之口。直到海事部门紧急调运来的货船满载着石料,整船整船倾倒在店埠河水中,李敦木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了下来。
7月5日上午10时,肥东店埠河张湾村段告急,海事部门急调8艘货船,2艘工程船,储备运载9000多吨石子驰援。5天后,张湾再度报警,河水大面积漫堤,2艘毛石船、2艘工程船急赴现场,满载着1120吨毛石。
“最重的毛石一块就有两吨。”肥东海事处安全科长梅立东当时就在现场,毛石入水,白浪四溅。
“若这里破了千亩藕塘就毁了”
几声蝉鸣,一缕夏风,一望无际的藕塘上,水鸟盘旋。
而转过身就是抗洪抢险的前沿阵地,旌旗映着绿水,机械作业声直灌入耳。
李敦木和值守在张湾的同事们不敢想象,一旦这道“界”垮了,身后六联圩9000多亩藕塘、鱼塘都将化为泡影。而就在堤坝的西北方向,若是洪水汹涌而下,甚至可能危及到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
大水围困,堤坝下仅有三米多宽的村村通公路完全无法承担运送救援物资的重任。“河埂上的路,连日泡在水中,如果工程车辆再一轧,更容易垮塌。”肥东海事处处长吴运生告诉记者,整个肥东县共有张湾村、新塘圩、河滨村、三叉圩、二十埠河出口等6处险情地段。
“肥东海事处的办公楼也被淹了,一楼的水差不多快没过腰了。”吴运生说,肥东境内店埠河、南淝河段多次出现险情,他们海事处就建在撮镇大桥旁,眼下最紧急的地段在张湾村、在三叉圩,“办公楼泡就让它泡着吧。”
截止到昨日,肥东海事部门一共紧急调用了23艘船舶,通过唯一的水上通道,运送了21700吨救援物资,五台挖掘机。
“平生第一次害怕下雨”
连日降雨,合肥数条河流水位陡涨,部分堤坝出现险情,亟须大量石料等抢险物资加固堤坝。
“险情出现的地段,车辆几乎无法到达,水路成为眼下唯一的抢险运输通道。”合肥市海事局副书记李斌告诉记者,不仅在肥东张湾村,派河左岸牛角大圩、肥西严店乡连花圩、散兵镇槐林段马尾河口圩等地出现险情,都是走水上通道,急调石料等抢险物资。运送的石料抵达指定地点后,会停靠在离险情地段最近的岸边,通过工程船用装载机直接将石料卸至堤坝上,从而赢得了宝贵的抢险时间。
据合肥市海事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水上通道运送的石料等抢险物资达61791吨,调集运输船舶53艘,工程船13艘。
7月5日,肥东店埠河张湾段漫堤的时刻,梅立东记忆犹新。“塌方的豁口有60多米宽,漫过堤坝的大水不断从上方披落,幸亏及时走了水运,填入9000吨石料,才转危为安。”如此惊险的时刻,梅立东但愿此生不再经历。
清晨5点就上堤的李敦木,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张湾坝下的水位线。只要稍稍下降十几厘米,他的心情就会明亮许多。“14-15日据说还会有降水,又是一次大考。”这位店埠镇纪检副书记告诉记者,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害怕下雨”。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徐颖奇 通讯员 李晓虎 宋丽 文/图
新闻推荐
法律人士:轮流赡养应注意精神慰藉,莫让老人觉得在“流浪”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