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 巢湖新闻 肥东新闻 肥西新闻 长丰新闻 庐江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合肥市 > 肥东新闻 > 正文

古城引颈向天歌

来源:合肥晚报 2016-07-13 14:19   https://www.yybnet.net/

○夏新在包公祠采访留影

7月7日至9日,我与国内数十家晚报的记者参加了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文化新闻分会、合肥报业传媒集团主办,肥东县委宣传部、合肥晚报、肥东县文联承办的“中国晚报文化记者聚焦包拯及清廉文化·庐剧中的包公形象”系列宣传活动。在合肥近三天时间,深切感受到合肥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已进入大阔步发展阶段,感受到曾经的“中原之喉”,经过数十年磨砺,埋头练嗓,终于引颈向天歌的豪迈雄姿。

综合枢纽 便捷交通

在合肥期间,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便捷的交通。在过往的印象中,安徽似乎是不发达地区,但这次对安徽、对合肥的印象大为改观。尤其是看到高铁带给合肥的城际交流便利,令人十分羡慕。由合肥前往上海、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铁,几近公交车一般,极大地拉动了旅游业、商贸业、物流业等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

在全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承担着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地位。如今的合肥,加盟“长江中游城市群”,衔接“中原经济区”,正在形成陆路、水路、空路全方位立体式交通网络,这都让合肥发展如虎添翼。

在和来肥的全国各媒体记者朋友交流中,不难发现,他们从北京,从天津,从宁波,从武汉,从重庆等地来到合肥,多是选择了高铁作为交通工具,合肥实现了1小时内到南京,3小时内到上海,2个半小时内到武汉,4小时到北京的交通中枢地位。

包公文化 助推旅游

此次来肥采访中,我们重点考察采访了包拯出生地小包村、包拯少年读书地包公祠、包拯归葬地包公墓等国内独有遗迹,感受到肥东县在把包公文化和旅游文化、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方面,很是花了心思,下了一番功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包公文化贯穿了廉政文化和孝文化,这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和弘扬的文化。肥东县包公镇将这个主题结合点抓得很好。包公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俊秀清幽的包河成为串联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浮庄等景点的一条绿色纽带,让游人在心旷神怡中感受了“历史包公——文化包公——文物包公”的丰富内涵,从不同角度领略了包公“忠、孝、清、廉”的一生。

传统庐剧 焕发新生

庐剧虽在皖中一带流行,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尚有不足,以前只曾耳闻,却未得亲见。

此次活动组织者邀请我们观摩了庐剧新编包公折子戏《峡砚清风》,看后印象深刻。庐剧乡土气息浓郁,边唱边舞,朴素而活泼;帮腔很有舞台渲染效果,特色鲜明;故事性很强,服装色彩明艳,戏剧人物性格特征明显,感觉其艺术价值丝毫不逊黄梅戏。只是黄梅戏传播更为广泛,知名度更大,传唱度更高,这几点正是庐剧应该向黄梅戏学习提升的地方。

另外,《峡砚清风》的故事人物设定上,包公和龙凤砚传人船嫂显然是中年人,但给观众感觉,演员有老龄化倾向,不由让人想到国内普遍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的问题。如果在庐剧的传承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可以借鉴四川南充在川剧传承中的一些体制方面的经验。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成为戏剧传承的接班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专业地位不高,以前多是传帮带,传承人文化水平、文凭等级较低。南充将川剧传承人培养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传帮带培养传承人,改变为由职业学院进行专业培养,毕业者获得文凭,此举收到良好效果,实现了非遗文化传承、职业教育、演职人员“三赢”的局面。

相信庐剧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不仅会成为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更能打造成合肥的一张惊艳的地方文化名片。   □四川南充晚报副总编辑  夏新

新闻推荐

老人愿意住谁家就让他住谁家

法律人士:轮流赡养应注意精神慰藉,莫让老人觉得在“流浪”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小龙虾带动大产业2016-07-27 14:17
评论:(古城引颈向天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