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转移物品
7月6日,记者从肥东县长临河镇了解到,截至当日10时,水流已漫过十八联圩,东至长临河镇区西边,北至沙河,南至环湖大道,灾情面积约2万亩,包括施口、姚埠、罗洪等6个村受灾,涉及户籍人口1.1万。
585名受灾群众妥善安置
灾情十万火急,长临河镇破堤后情况如何?昨天上午10时,长临河镇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牛和军被叫回办公室,彻夜未眠已经让他双眼泛红。顾不上做简单休整,牛和军坐到记者们跟前,通报了最新情况。
由于连日的雨水浸泡和持续不下的高水位,7月5日21时许,长临河镇姚埠圩双斗门处数十米圩堤发生坍塌,随后于22时30分左右发生破圩。牛和军说,经过广大干群连夜奋战,紧急抢险封堵,水淹范围内实际在家人口4552人已全部转移,其中大部分投靠亲友。对于暂时找不到去处的老人和儿童585人,启用了地势较高的罗店小学、星二小学、长临河中学、阳光小学、青阳山制粮场几个安置点,以及2个备用安置点,进行人员统一安置。
“安置群众的一日三餐,由镇防指进行统一配送。同时,调运折叠床、盖被、蚊帐等物资,保障安置群众的基本需求,稳定安置群众的生活秩序。”牛和军表示,在受灾圩区,镇防指已安排村干部8个组,进行进一步的摸底式排查,确保做到不漏一人。
抢筑堤坝确保“生命通道”
在长临河老街南面,有一个观景池塘,平时水位大约是2米。灾情发生后,观景塘水位上涨了一倍,对旁边的环巢湖大道构成威胁。作为全镇“生命通道”,将有大量救灾车辆、加固堤坝物资从此经过。
在进入镇政府之前,记者就看到了多辆挖掘机在路边作业,为老街入口筑起将近1米高的堤坝,确保“生命通道”不失守。机械打桩、泥土夯实、沙袋加固,所有工序在雨中快速推进,数百米长的堤坝将观景塘与路面牢牢隔开。不仅如此,对观景塘的积水,工作人员也开启排水泵,不停把倒灌的水抽出去。
在长临河老街段抢筑堤坝的同时,环巢湖大道南淝河大桥至西数公里也是机器轰鸣。“昨天夜里10点来的,负责400米加高任务,平均加高1-1.5米。”路桥工人刘建松说,南淝河大桥西侧聚集了上千名工人,每一段都有不同单位作业。按照工序,先在路面铺制石料,再用压路机平整。完工后,哪怕巢湖水漫过路面,也可确保半边道路通行。
老街景点关闭但并无损伤
受暴雨洪水的影响,作为环巢湖十二景的长临河古镇景区,目前已暂时关闭。不过,除了入口处有少量积水外,老街并没有实质性损伤,景区居民生活秩序井然。
“长临河镇区除极少数低洼地带进水,总体未受影响。”牛和军的说法,得到了老街居民王雪华的证实。今年74岁的王雪华,此前经历过四次洪水,但在他的印象中,因为老街地势较高,所以从来没有失守过。“1954年,巢湖水漫过了大坝,当时情形比现在还要紧急。”王雪华回忆说,当时全镇上下一心,在老街外围先是“打滚坝”,然后又在滚坝上加“槽门”,硬生生把洪水挡在了街外。
走进老街,石板路被雨水浇透,但路面上却没有积水。记者走访了解到,老街居民的家中也没有进水。街头一家名为“特色面馆”的小店,中午生意十分火爆。有客人点了盖浇饭,老板赶忙致歉,“抢险的人太多,得给他们留着米饭,现在还有面条行吗?”这位老板告诉记者,得知不少抢险人员手机电量不多,他还主动邀请大家到店里充电。
首批志愿者下午赶赴现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长临河镇发生灾情后,各界力量纷纷伸出援手。昨天下午,肥东团县委组织的首批22名志愿者,带着救援物资抵达现场。记者发现,合肥市区不少爱心人士也行动起来。
“当天夜里,我们就给县直各单位、医院、企业打电话,招募了首批志愿者。”带队的程跃告诉记者,县内6家企业捐助了8万元左右物资,将很快发放到灾民手中。与此同时,肥东团县委还发布了“抗洪救灾青年突击队紧急招募令”,短短1天时间,已有100多名社会青年报名。随后,第二批60多名志愿者也将赶赴现场,他们将分成7个队伍驻扎到安置点内,协助当地政府维持安置点秩序,并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遇到了从市区赶来的牛飞。牛飞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就是十八联圩中的东洪村,虽然现在已经举家住到市区,但得到溃堤的消息后,还是一大早赶到村里。幸运的是,东洪村地势较高,目前还没受到影响。牛飞也是一名民间救援人士,回来后立马投入到救援当中。
合肥晚报 合肥都市网记者 罗敏/文 郑成功/摄
新闻推荐
法律人士:轮流赡养应注意精神慰藉,莫让老人觉得在“流浪”
肥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