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单位十楼洗手间的窗户向西北看,顺着长江西路可以一直看到五里墩立交桥,连同105医院猩红的招牌都看得一清二楚,猩红的字是那么的刺眼,那么的揪心。舅舅人生最后的30个月在病魔折磨中度过,并从那里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他所珍爱的世界。
舅舅一生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对我们后辈影响极大,“没有三个钵,不要下乡卖窑货”,寓意“肚中要有干货”,他既是我尊敬的长辈,更是我的良师益友,使我终生受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将十几张报表折叠在一起用塑料直尺压着,只听着算盘声“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行数字“新鲜出炉”,艳羡的一旁刚上班的我是“只咽口水”。1970年代,他曾参加六安地区业务比赛取得过好成绩,先后在肥西王集、南岗信用社当过多年的主任。1985年,舅舅从肥西县调入合肥郊区信用联社,成为最早的业务股长,都与他有一手精湛的业务分不开。在合肥工作的近二十年,见证了合肥市郊区信用社的发展。
舅舅一生极为幽默和诙谐,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说他是个性情中人和热闹人。无论开会还是酒席上,他那些充满睿智和哲理的歇后语和俏皮话,可谓“口袋里装馓子——一套一套的”,让一席人无不捧腹大笑。比如形容办事弄错对象或者对牛弹琴,则是 “大腿号脉——掐不住”;形容办事很有把握,可以说 “大拇指掏耳屎——阔阔的”;形容人过分谨慎从事,喜欢说 “穿钉鞋拄拐棍——步步小心”。总之这样的歇后语是信手拈来,脱口而出。
舅舅一生很怕麻烦人,生怕给别人带来麻烦或不便。 2011年夏天,支部搞“红色之旅”去上海“一大”会址参观,在我的一再劝说下,他答应“出去走走,散散心”,这是一生中的最后远足。晚上聚餐时,他担心一帮老同事对他的病有“忌讳”,起初他还不大愿意去同桌吃饭。那晚,他破例喝了两小杯白酒,一生嗜酒爱烟的他,算是喝酒生涯的最后告别。自己的寿衣和遗像在大半年前就早早准备,让人感觉心寒。
在他生命的最后5个小时里,思维多半清晰,他一再交代,不搞遗体告别,谢绝一般亲戚和生前好友上门吊唁。从他那恍惚的眼神里,嗫嚅的话语里,我读懂了舅舅的怕麻烦别人的心事。
合肥科技农商行 朱群生
新闻推荐
最低280元最贵6000元
肥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肥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