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整治和改造升级的消息引起了众多市民的关注,纷纷诉说着城隍庙的点点滴滴。记者发现,老合肥人记忆中的城隍庙不仅仅开创了合肥一个时代的商业神话,更沉淀了一份浓厚的文化内涵。瞧,那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栩栩如生、憨态可掬的石狮雕像,还有名家撰写、形体各异的书法匾林……
信步于城隍庙市场,心细之人都会感受到一份白墙青瓦的徽州韵味,感叹其“别具匠心,别致新颖”。据悉,城隍庙主体建筑都是在数次动乱中幸免于难的文物建筑,实属清代建筑风格,其砖雕、木雕、彩画等装饰精细华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1984年旧城改造,将城隍庙改建成现代商业中心的时候,考虑到与主体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就采用了徽派建筑特色,这也体现咱们安徽的地方特色。 ”
据知情介绍,当年城隍庙市场的七大建筑,白石斋、徽光阁、九狮楼、庐阳宫、百味园、茗香轩、醉月居等,命名都有相应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专门请人书写了匾额和楹联。
与如今城隍庙不同,当时就连庙前街各商家门头店号、牌匾都做的古色古香,由众多名家用不同形体书写,堪称匾林,犹如书法展览。
本报记者袁家权摄影报道
城隍庙改造应保持“原汁原味”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合肥市瑶海区红光街道土山南路社区在日前开展的“土山一家人”活动中,以老年教育为平台,突出服务特色,受到居民欢迎。该社区老年学校曾经获得过合肥市首批社区示范校称号,并且陆续接待过...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