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剧的背景下,居家养老已经成为当前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近日,合肥市政协联合市直有关部门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加快推进合肥市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多项建议。
在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独居于此的邹大娘近来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上午都要到家门口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做一次康复理疗,对于理疗的效果她表示十分满意。该中心是竹荫里社区与安徽医科大学“杏林社”联手打造的自愿者服务实践基地,在这里,凡是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都可得到义务测量血压、血糖、血氧等服务,并可建立健康档案,由医学志愿者开展针对性的为老服务。
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合肥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 112.09万,占全市人口的15.87%,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约为17.28万人,占全市老龄总人口的15.42%。 “合肥市老年群体呈现出‘三快\’的特点,即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老人增速加快,失能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是安徽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养老工作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调研组负责人说。
建议将居家养老服务列入我市重点民生工程,建立健全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行机制。 ”在经过深入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合肥市政协提出,该项工程应由政府、社区、社会“大三角”共同支撑,实现功能互补,统筹规划安排,分步组织实施,逐步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角”之一:
政府引导,创新管理与服务手段
“有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由社居委或老年公寓提供,其中部分中心站面积不达标,没有列入试点的社区很多难以解决活动场地问题。 ”调研组负责人说,“我认为,对社区内部分闲置的国有或集体资产,或国资委控制且出租的房屋,可采取划拨、联建等方式,提供给所在社区,改建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调研组建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应有明确的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规划,在制定城市建设规划及旧城改造、小区开发设计时,要征求民政部门意见,确保养老服务机构用地落实。
调查中发现,有的街道针对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发放“养老券”,老人持券可进行医疗康复护理、陪医配药、洗衣做饭等各种“消费”。 “这实际上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实际效果很好,值得大力推行。 ”调研组建议,在全市积极推行养老补贴制度,可每月向70岁以上“三无”、特困、高龄和特殊群体老人发放“养老券”,老人持券可随时享受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基本医疗护理服务和其他特色服务。 “今后,凡政府发放给老年人的补贴,其中应安排至少不低于50%比例的‘养老券\’。 ”
“三角”之二:
社区依托,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相当多的工作是在社区完成,老年人由于自身特点和条件的不同,需要各具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调研组提出,社区应根据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
一是提供便利服务。有的社区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开设老年门诊、老年心理、老年康复等医疗服务项目,力求做到小病不出社区、健康保健日常化,有的社区还建立了老年购物方便店,根据老年人需求特点提供商品和服务,方便老年人就近买到各类生活用品,这些做法均值得推广。
调研组提出,要建立健全面向老年群体的家政服务体系,家政服务人员不但要掌握一般的家政服务技能,同时要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还要掌握常见老年病的医疗护理办法。
二是开展文体娱乐服务。调研发现,不少社区都建立了老年人艺术团、合唱团、腰鼓队、太极拳队等各类文艺团体,以墨会友,以舞会友,以赛会友,让老人们充分享受文体活动带来的精神愉悦,这对于丰富老年人生活,实现精神养老大有裨益。
三是推动发挥余热。老年人群体是一个蕴含着极大开发价值的人力资源群体,为发挥其专长和优势,社区可提供相关服务,为老年人争取再就业机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活动。同时,成立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如保洁、治安、调解、心理咨询、关心下一代等活动,拉近和社区其他居民的距离,增强成就感,实现老有所为。
四是健全社区组织机构。建议在街道(乡镇)设立老年协会,作为市、区老年协会的延伸。并且在社区设立沙龙、协会等各类组织,通过组织力量,激发老年人的参与热情,增加老年人的社会联系,扩大社交范围,陶冶思想情操,满足老年人归属感。
“三角”之三:
社会参与,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应及早着手构建养老社会支持网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针对居家养老社会化参与程度需要不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不佳,支援网络不成规模等问题,调研组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力争至‘十二五\’末,培育本土或引入外地上规模、信誉好、规范程度高的养老机构5-10家,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借助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强和辐射力强的优势,推动居家养老水平上台阶。 ”调研组提出,“此外,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等的制定,亦可邀请具代表性的养老机构参与起草工作。 ”
调研组进一步建议,应采取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加大资金补助、提供服务场所、实行税费减免等多种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组织介入居家养老。 “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吸引社会支援网络如医院、超市、理发店、快餐店等单位和商家加盟。 ”
“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队伍是关键。目前,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专业队伍不健全,志愿者队伍偏松散等问题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提升空间。 ”调研组建议,要大力建设三支队伍,一是高素质复合型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专业化的社工服务团队,三是由老党员、青年团员和热心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为此,应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开展业务培训,发放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提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实行职业资格证书相适应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激发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爱岗敬业,稳定专业人员队伍。完善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志愿者基金、时间银行等措施完善志愿服务。 ” 李晓军本报记者毛学农
日前,由部分离退休老人自发组成的合肥市 “开心艺术团”成员在瑶海区一社区为市民演出。
新闻推荐
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徽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李谠沈素琍出席 李修松当选为主任委员
李谠沈素琍出席 李修松当选为主任委员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