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部门回应
路灯不亮、窨井无盖、道路破损,这些市政设施问题一旦发生,都会影响市民的生活甚至安全。市政设施“市权下放”的初衷之一,就是强化各区及街道的管理职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又有哪些环节尚存在问题?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合肥市市政管理处相关负责人。
分级管养实现平稳过渡
合肥市市政管理处副主任吴斌告诉记者,3个月的过渡期内,全市市政设施分级管养实现了平稳过渡。
总体来看,各区对于窨井盖基本都能做到及时处置,基本上接到电话之后半小时内就能处理好,有的即使当时没有补好,也会及时做好警示标志。相对来说,路面、路灯的问题,处理时间可能略长一些。
吴斌表示,对于热线投诉反映的问题,特别是涉及道路安全的,会第一时间安排处置,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维修作业多在夜间进行。
市区两级建立联动机制
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市政设施的管养,主要靠市政管养单位的日常巡查。 此外,由100名热心市民组成的义务监督员队伍也为巡查工作发挥着很好的“补漏”和监督作用。当然,还有一些普通市民也参与进来。而“市权下放”后,各区还设立了自己的巡查队伍。除市长热线12345和市政服务热线62878333外,各区的电话都可以及时受理。
目前,市区两级已建立联络沟通机制,发现问题会相互提醒,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市区相互配合,共同应对。
考核标准将得到明确
目前,各区对市政设施的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市民感觉,有的地方发现的问题,投诉了很快就能得到解决,而有的却需要一段时间才得以处置。这些市政设施的应急处置,究竟有没有一个规范?
合肥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考虑出台统一的考核办法,“一环以内1小时到达现场,二环以内2小时到达现场……”把一些具体的应急、管养做法形成一个量化的考核标准,提升整体管养水平。
此外,相关人士表示,下一步还将推进市政设施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在及时性和有效性上做进一步提升。
本版稿件由 蔡辉 叶晓 本报记者 伍静/文 项春雷/图
潜山路与龙泉路交口,一段路面破损严重
新闻推荐
环湖大道车祸 逆行的车系广本合肥交警近日将出具责任认定书;事故中的四名伤者仍在医院治疗
合肥交警近日将出具责任认定书;事故中的四名伤者仍在医院治疗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