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长啥样?
主机+六辆台车=钻地龙
挖出土怎么运?
掘进1.5米要吊三车泥土
工人们正在盾构机内部配合施工
在位于繁华大道南侧的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繁华大道站地下站厅层,一段圆柱形的隧道已经出现在记者面前。“隧道”的底部是铁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铁轨跟以后列车跑的铁轨不是一回事,这仅仅是挖隧道期间,供工人和施工车辆通行的临时性轨道。而我们所站的隧道其实是盾构机的一部分——6辆台车中的一辆。”记者这才发现,原来自己钻进了盾构机的“肚子”里,真正的隧道就在盾构机的外面。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盾构机主要由主机和台车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机分为刀盘、前盾、中盾、盾尾4部分,加上6辆台车,整个盾构机全长有80多米。刀盘位于整个机器的最前端,紧挨着将要开挖的泥石,是整个机器的“开路先锋”。
繁华大道站的始发井由于长度有限,只能让盾构机分块下井,目前下到井里的除了主机外,只有一辆台车,“等到隧道掘进到一定长度时,所有台车都会下来,连起来如同一列小火车。”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伍静/文 项春雷/图
自去年11月10日合肥地铁1号线首台盾构机“合肥地铁1号”举行始发仪式至今已有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两个月里,盾构机这个被称做“钻地龙”的神秘大家伙到底工作得如何?工作人员又是如何操纵这个大家伙工作的?本报记者日前来到地铁1号线繁华大道站地下20多米深处,为市民揭开“盾构隧道”的神秘面纱。
盾构机挖出的泥土要通过吊车运送出去
就在记者现场采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手中的对讲机不时响起,“马上就要开始出土了”。只见始发井上方,缓缓吊来一台特制的渣土车,渣土车被放到铁轨上,然后移送到台车后侧的出土口。盾构机每向前掘进一圈,同步注浆,泥土就从盾尾出来,被渣土车接住,再往外吊出。据介绍,这样每次大概可以运16~18立方米的泥土。而盾构机每掘进一环大概是1.5米,一般有五六十立方米泥土,吊车要吊三到四次才能把挖出的土运出去。
这台盾构机总重量达到500吨,这么重的家伙靠什么推进?难道像汽车一样加“油门”?
工作人员指了指隧道里1号台车尾部的铜柱子。记者看到,在台车尾部,一边有两根直径近1米的铜柱子正呈60度倾斜地扎在地面上,“这个叫做反力架”,工作人员介绍,盾构机刚下井时靠反力架推动,后期则靠千斤顶的反作用力提供动力。
每天挖多少米?
正常工作一天前进15米
国内一些城市曾在建地铁隧道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那么合肥的地铁隧道盾构过程中如何防塌陷呢?
“盾构施工是在一个能支撑地层压力、又能在地层中推进的钢筒结构的掩护下,完成挖掘、出土、隧道支护等工作的。”整个隧道掘进过程在“护盾”保护之下,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坍塌和地面塌陷,减少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盾构机尾部还设置了专门的止水片,填充大量动物油脂,形成防水层,即使是在水下开挖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11月10日盾构机下井后,先进行了约1个月的设备调试,从去年12月10日正式开始掘进隧道,迄今挖好的隧道大约有20米。
“盾构机每天还挖不了1米远?”记者对此表示非常惊讶。工作人员介绍,这只是刚开始的进度。因为各地的地质条件不同,盾构机最初需要“适应”,“我们前期就是花大量时间适应和总结,不求进度,甚至会严格控制掘进速度。适应期结束后,挖起来就快了,估计春节前后就会‘加速度\’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肥的土壤属于老粘土,含水量比较低,很适合盾构,以后每天掘进15米应当是不成问题的。
大家伙咋开动?
靠“反作用力”埋头前进
如何防止塌陷?
盾构机本身就是“护盾”
新闻推荐
生活提示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