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走基层
代表委员昨走进合肥市救助站,帮忙找对策想办法
今起,本报推出“代表委员走基层”系列报道,记者将和部分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一起,就老百姓关心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并将相关建议或提案带上省“两会”。
>>>现场探访
环境还是差了些
“原来救助站在这里,不注意还真难发现。”1月13日,省人大代表李益湘、完颜旭辉,省政协委员周世虹、叶冬青来到了合肥市救助站。
合肥市救助站是一座四层老楼,每个房间简单地铺了几张床。得知救助站是1958年建的,省政协委员叶冬青感叹道:“这条件太简陋了。”
“你从哪来?今年多大了?”看到一位老人家正坐在床边,省人大代表完颜旭辉主动上前问了起来。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接收救助对象后,如果身体没有疾病,就先在救助站临时安顿下来,再帮其找家人。
省政协委员周世虹环顾四周发现,屋内有两扇窗户,但没有任何取暖设施。他伸手摸了一把钢丝床上的被褥:“这么冷的天,这些被子暖和吗?”工作人员介绍,救助站的被子是分批采购的,也有捐赠来的,厚度不一样,但冬天基本能够保证暖和。
在救助站的食堂里,摆着案板、锅灶等用具。“卫生条件还可以,但环境还是差了些。”屋里屋外转了一圈,代表委员都深有感触。
每年接收六千人
就在代表委员与被救助人员交流时,一辆警车开进了合肥市救助站。“估计是有人被送过来了,我们去看看。”省人大代表李益湘和完颜旭辉赶紧来到院子里。
原来,是一名年轻男子被110民警送到了救助站,他衣着凌乱,表情很痛苦。“你是哪里难受吗?”李益湘上前询问。“我肚子疼。”该男子用手捂住了肚子。据民警介绍,这名男子此前流落在合肥濉溪新村,有群众发现后报了警。“刚发现他的时候,还比较清醒,现在身体有些不舒服。”民警说。
“合肥市救助站每年会接收多少人?都是怎么处理的呢?”看到这一情况,叶冬青问道。
合肥市救助站站长成正忠回答,每年都要接收6000多名需要救助的人员,平均一天就得救助15~20人,“如果救助对象是正常的年轻人,我们会为其购买返乡车票,不过需要提供公安部门的户籍证明;如果是老弱病残、儿童,我们还会派工作人员送他们回去”。
救助站负责人(左)向代表委员介绍情况
新闻推荐
宿舍区内垃圾堆放两年有余,竟一直无人清理。近日,合钢临一村宿舍的钱师傅拨打本报热线962000,讲述了居民的苦恼。合钢临一村原是合钢公司的职工宿...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