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省城的天空依旧呈浅灰色,能见度较差,楼宇之间如隔轻纱,不少外出的市民都戴上了口罩。环保部门的监测信息显示,在连续三天重度污染之后,昨日下午开始省城空气质量逐渐转好,10个监测子站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普遍下降。
8日至10日,省城空气质量连续“重度污染”。环保部门发出健康建议:老幼弱病人群停止户外活动,一般人群也应减少户外活动。
昨日19时实时空气质量数据显示,琥珀山庄监测子站呈“良”,长江中路监测子站呈“轻度污染”,而董铺水库和高新区的监测子站呈“中度污染”,其他监测子站依然呈“重度污染”。与前几日所有监测子站都呈“重度污染”相比,污染程度有所降低。
“从数据变化来看,早晨一段时间是轻雾,但中午以后是霾。”省气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究竟“雾”和“霾”有啥区别呢?环保专家介绍,从颜色上看,雾是白色,霾是黄色或橙灰色。与“雾”相比,“霾”所携带的包括PM2.5在内的细小颗粒物较多,造成空气污染更大。
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气象条件不佳和排放量大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这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本报记者 郭娟娟
新闻推荐
长江西路一工地失火,24间工棚被毁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