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房价的涨与跌、3D打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药物是如何“炼”成的……3月中旬,这些特别的“学术课程”将在合肥一中开启,授课老师则是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科学岛”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博导、教授、高级工程师们。在完成必要的课程学习后,学生将取得2分的学分。高中课堂开设这样的“学术课程”,在安徽省还是首次。
校本课和选修课一直是高中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担任教学的都是高中教师,教学知识也多限于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据了解,此次合肥一中为26位校外导师发放了“学术课程导师聘任证书”,邀请他们来为高中学生上课。每个导师负责一个课程,都是各自领域内所研究的内容。
学术课程主要针对高一高二定制,分为人文社科类、物理工程类、生物环境类等三大类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课,一学期后,通过测试的学生可以获得2分的学分。
从课程安排来看,学术课程网罗面非常广,如“《西游记》的社会学解读”;“房价的涨与跌”;“环境污染的主要现状和对策”;“无人车的感与知”等。
本报记者 张晓嵘
新闻推荐
回迁安置为保护合肥“大水缸”不受污染,自2012年启动搬迁以来,合肥市蜀山区已有18000多村民逐步搬离。记者日前从蜀山区获悉,预计今年下半年首批...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