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庐阳民政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积极创制救助政策,进一步提标扩面,加大惠民力度。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积极打造“首善庐阳、幸福民政”。
创制救助政策 加大惠民力度
在全市城区率先出台《庐阳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庐政〔2014〕14号),体现三大亮点:一是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社会散居孤儿、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重点优抚对象不设病种限制。二是起付线降低,个人自付部分的起付线为1.5万元,年救助封顶线升高至6万。三是救助时限进一步明确。上半年大病医疗救助2613人次,发放154.133万元。临时救助已发给246名困难群众计56万元。五保供养提标至每人每年8100元,7名无父母孤儿生活费提标至每人每月1000元,“事实无人抚养困境儿童”生活费发放扩面至20人,救助标准皆位居全省前列。
创建国家示范 提升养老水平
完善养老“庐阳模式”,加快推进养老设施建设。完善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庐阳模式”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发挥区级“12349”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已建成的36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作用,借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协调督促服务商为1382位老人提供512万余元的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我区正在推进三处集长期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为主要功能的专业性大型民办养老护理院项目建设,未来有望为我区增加近2千张养老床位。结合发证规范达标,创建示范跨越提升。经过前期努力推进,目前已经有3家养老机构整改完毕、发给许可证。在国家选定的7家养老机构开展“国家智能养老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工作中,我区合肥乐年长者之家作为唯一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被选中并正在创建,拟通过创建示范试点进一步跨越式提升我区养老服务水平。
强化“三社”建设 联动服务便民
多措并举孵化,社会组织发展雨后春笋。推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扶持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筹建庐阳区社会组织孵化园,成立“庐阳海布公益事业中心”,半年来共新增了社会组织14家。不断拓展项目枢纽功能,融入社区服务。多措并举培育,社工人才建设全面开花。创制《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文件, 与社会组织联合办班培训社工人才,首批300多人报名参训。组织社会工作研修班20人赴上海开展专题学习、进社区专题调研。开办“庐阳讲坛”,邀请安农大俞宁教授主讲“社会工作背景下的政府角色”专题讲座, 全区包括四套班子、区、街工作人员、企业、社团等近500人的社工队伍倾听讲座。出台社会公益活动文件,将开展132场专业活动等,促进社工人才队伍建设。
多措并举创建,“三社联动”服务信息化。新建10个纳入区级民生工程的社区活动中心,优化信息综合平台服务功能,打造十五分钟生活服务圈,联动社区、社团、社工,开展“知民帮民、便民惠民”活动,为社区建设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首推政府买单 着力关爱“功臣”
关爱服务“功臣”行动。在全省率先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区伤残军人提供定期检查、一对一康复训练、家庭访视和心理辅导等服务。首批关爱“功臣”行动,20多位残疾军人接受了免费的体检,并领到了专门的保健治疗卡和小药箱。助力退役士兵就业,积极协调,在退役士兵中招考社区工作人员(城管协理员),成功招考23名,还通过QQ群及外单位招聘方式,帮助7名同志考入大润发、乐购超市等,解决退役士兵就业难题。优抚对象换证全省试点。积极配合省厅开展全省伤残军人换证试点,积累好的经验与做法,通过QQ群向全省优抚系统推广,受到省厅的好评。成立民营企业拥军联合会,建立双拥共建一条街、依托双拥工作站优质开展拥军优属服务。
首创“婚姻医师” 把脉问诊婚姻
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形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并深化婚姻家庭咨询服务,“婚姻医师”为前来办理离婚的夫妇进行一对一问诊把脉,提供情感辅导、危机干预和法律咨询。今年以来咨询师共接待130多对申请离婚当事人,通过专业咨询服务,有近100对夫妻放弃或暂缓离婚。婚登处还创新开展“微笑服务、温馨婚登”活动,通过评选“微笑之星”,明确奖惩措施,促进窗口服务水平上台阶。
·禹贤柱 陈晨·
新闻推荐
本报讯 8月2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负责人等一行赴我区视察指导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督办建议办理情况。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韦华 ,区相关单位、街道负责人陪同。...
合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肥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