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尚无轨道交通可选的合肥,公共交通除了公交车就是出租车,拿起手机用APP约辆专车、快车出行已越来越平常,但专车、快车的“合法化”一直备受争议。而昨日,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证”。这是国内第一张专车平台的资质许可,“滴滴快的”也成为第一家获得网络约租车平台资质的公司。安徽商报记者就此采访安徽省运管局相关人士,他们表示,安徽省正在关注“上海模式”,但安徽的下一步具体举措还是要等交通运输部的政策落地。
上海试点并未禁止接入私家车
“经历了14个月,滴滴专车合法化终于破冰了!”在昨日举行的约租车(专车)模式上海创新与实践论坛上,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专车平台颁发“网络约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滴滴快的”CEO程维如此感慨。业界认为,这是专车在中国诞生一年多时间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表明政府和业界对交通领域移动互联创新的肯定和认可,专车也将有望寻得路径走向“合法”。
按照上海的试点方案,允许符合相应条件的车辆接入网络约租车平台。平台方需具备企业相关资格和所在地的服务能力,获得互联网业务资质和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模式”中明确规定,平台数据库需接入监管平台,注册服务器应设置在中国内地等。提供专车服务的车辆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营运证,司机也需要通过平台审查后获取从业资格上岗证。
不过记者了解到,对于一直备受关注的私家车作为互联网专车需要改变运营资质这一焦点,该模式中并没有作明确规定。这意味着,私家车在上海参与专车运营,不需要把车辆的性质从“非营运车辆”改登记为“营运车辆”。而此前备受舆论关注的私家车一旦改为营运车辆后,使用年限恐受限、到期须报废等问题,在上海试点中也不复存在。
声音
首张专车牌照是交通主管部门运用“互联网+”思维处理专车问题和以具体行动推动“互联网+交通”落地的最好体现,既契合了专车业务的互联网特征,同时也能较好地推动专车的监管。——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
从事专车的车辆与司机需要资质
“政府管平台,平台管车辆与司机。”在上海试点方案中,政府把对专车车辆和司机的具体审核交给了专车公司执行。“滴滴快的”方面透露,将尽快给符合条件的车辆和司机颁发相应资质。据了解,司机方面,约租车公司对其年龄、驾龄、过往驾驶记录等设置明确的准入条件,建立培训制度;服务方面,约租车公司对接入平台的车辆和司机,进行严格的安全核查,建立健全服务规范,设置乘客投诉渠道,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了解到,区别与营运车辆保险和私家车保险,此次上海试点针对专车保险也有创新。平台将统一购买营运性的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和第三方承运人责任险,承运人责任险和乘客意外伤害险,每车最多能提供600万的保额。
安徽省专车是否“转正”还需国家政策
那么,合肥人身边的专车何时合法合规?“滴滴方面与我们有过联系,我们的表态是等国家政策落地。”省运管局出租车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安徽商报记者。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在牵头研究制定网络约租车的规范管理办法,对车辆的准入、安全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省运管局人士表示,无论是交通运输部,还是合肥市运管处,现在都是不允许私家车通过任何平台从事营运服务,否则就是非法营运。“下一步如何管理,还是等国家政策出台,安徽省相应进行贯彻落实。” 记者赵秀娟
新闻推荐
小区窨井三天“坑”两人事发元一柏庄小区物业怨业主“放着好路不走”拒赔偿
事发元一柏庄小区物业怨业主“放着好路不走”拒赔偿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