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瑾 本刊记者 王凤莲 文/图
路网建设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框架,为此,“十二五”期间,肥东高标准、高起点推进道路路网建设,不断加大建设力度,拓展肥东的城市发展空间,主动融入、无缝对接合肥主城区,从而逐步拉开肥东的城市发展框架,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如今,摊开地图,合马路、新安江路、合店路、临泉路、包公大道、环巢湖大道、繁华大道、合白路等通衢大道紧密连接起肥东与合肥主城区。而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路网吸引众多企业入驻,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提升了人居环境和道路景观,使得肥东城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更具现代城市气息。
构建城区路网拉开发展框架
自2011年起,及时启动了县城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在3年时间内先后完成撮镇路等11条老城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改造总长约13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米。升级改造后,城区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车辆通行能力、人居环境和道路景观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启动县城区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的同时,逐年加大对县城外部路网建设力度,等高对接合肥主城区。在2012年,先后投资约2亿元,开工建设八斗路东段、桥头集路一期等城市外部路网工程;在2013年,总投资约11亿元,先后开工建设店中路改建、繁华大道东延肥东段等路网工程;2014年,总投资15.81亿元,共实施了14项交通工程;2015年,城市路网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计划新建裕溪路改建等43条道路,总投资约28.52亿元。续建的古河路、店忠路改建、繁华大道东延工程(肥东段)、虎山路等四条道路、包公大道升级改造、京福高铁长临河站站前广场及站前支路已建成通车;新建的梁园北路改建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集中精力打造城区南片路网建设域“三纵三横”路网体系,全面提升该区域的发展环境。三纵为沿河西路、虎山路、桥头集路;三横为沙河路、新安江路、水关路。已建成城市道路总长度约183公里,已有包公大道、临泉路、新安江路、环巢湖大道等多条道路直通合肥主城区,拉近了肥东与合肥的距离,加快了肥东与合肥主城区的融合步伐。
城市公交实现公车公营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公车公营,客运集约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底,全县共有客运班线车辆498辆、线路近100条,新开通62个行政村客运班车,村村通班车率达99.7%;出租车277辆,座位总计12156座。完成店埠至撮镇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开通36路公交车,投入12台公交运力;2014年完成县城地区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开通351至359路9条公交线路,投入80台公交运力。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公交线路14条(其中市域5条、县域9条),公交车215辆。同时加强客运站场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县城地区公交候车亭177个,新建农村客运班线候车亭63个,招呼站97个,现有二级客运站1家,四级客运站16家。东城客运中心一级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半店等9个县内公交首末站建设,为我县群众出行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加大县乡道路和村村通建设力度
“十二五”期间,实现我县“四射三环”的农村公路网格局,提高县道网密度,建设两条纵向县道,提高县道的连通度并加强我县县域内纵向联系;提高乡道网密度,实现所有自然村通有铺装路面,提高公路的可达性。到2015年,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为3500公里,农村公路网面积密度为1.58公里/平方公里。新、改建县道共计192.1公里,提高县道通行能力。建设村村通及延伸工程486公里(不含一事一议项目),改建危桥41座,完成投资约20余亿元。
下一步,我县紧紧围绕合肥市“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大城市路网建设投资力度,高标准、高起点推进路网建设,优化城市发展空间,促进肥东和合肥的“等高对接”。
新闻推荐
6月3日上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春香爱心团队”的专家服务志愿者们一行20多人来到八斗镇敬老院开展大型义诊免费服务活动,为敬老院老人们送来健康与关怀。义诊现场,敬老院老...
合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肥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