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聚焦“副中心”定位,着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取得更大突破,努力把合肥建成与南京、杭州相媲美的国际都市区的要求精神,推动《合肥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7年)》落到实处,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宜居城市,市委、市政府将2017年确定为城市管理提升年。从今天起,本报开辟“城市管理提升年”专栏,及时报道合肥市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的最新动态,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创新举措,加大对不文明陋习曝光力度,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城市环境五项重点整治
城市道路交通与出入口环境整治
老旧小区与公厕环境整治
菜市场和摊点环境整治
城市立面与亮化环境整治
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环境整治
本报讯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合肥市2017年城市建设暨城市管理提升年动员大会上获悉,合肥市将2017年确定为城市管理提升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将以“五化”(净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以5个城市环境专项整治(城市道路交通与出入口环境整治、老旧小区与公厕环境整治、菜市场和摊点环境整治、城市立面与亮化环境整治、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环境整治)为重点任务,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生态宜居城市。
关键词:一个全面
记者获悉,城市管理提升年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一个全面提升,五项重点整治”。其中“一个全面提升”即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合肥市将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灵魂工程和根本任务,深化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为此,合肥市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工程,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占比达到30%以上。扎实推进“五大创建”,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选树活动。扎实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诚信建设制度化,打造志愿之城,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推进公共文明教育引导行动。此外,推动窗口行业市级主管部门履行责任,加强行风监督,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城市社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邻里互助、联谊活动,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加强市民主人翁意识教育,友善对待外来人员,展示良好市民形象。
为推进文明创建常态化,合肥市将出台《合肥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责办法(试行)》,推进《合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实施,建立健全周督查、月调度和三级督办制。按照中央文明办新要求,围绕测评体系对标达标,抓好以城带乡双月考评。采取定期督察、暗访巡查、媒体曝光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严防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态管理(负面清单)中的问题出现。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和出入口整治
“僵尸车”长期占道、“三大车”及“三小车”交通乱象不断……这些城市管理顽疾始终困扰着城市建设和发展。记者获悉,在合肥市推进城市环境五项重点整治中,对城市道路交通和出入口环境整治首当其冲。合肥市将强化交警一线执法,推行全天候执法,重拳处置机动车乱停乱放、“僵尸车”长期占道、违法营运、拦车乞讨、散发小广告、酒后驾驶、闯红灯、逆行、占用公交专用道、行人及非机动车乱穿行等行为。持续开展“标准示范岗、文明示范路”创建活动,推动“文明行车、文明行走”常态长效。
为有效解决停车难、行车难问题,合肥市还将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在学校和医院周边、党政机关办公区域、大型商业综合体、体育中心与会展中心、老旧小区和大型菜市场周边建设一批停车设施;推广使用智慧停车系统,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发挥停车收费价格杠杆作用,减少路面停车;鼓励社会单位建设停车场并对外开放。此外,完善城市主干路网,打通断头路,改善微循环;建设城市慢行交通网络,推进“人非分离”、“机非分隔”;强化统筹调控,优化重点区域交通组织和全市公交路线布局;规范交通标志、标线、红绿灯设置,不断优化交通组织体系。
此外,合肥市还将加大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环境整治。按照城市精品道路标准,改造升级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道路。配备完善交通安全、照明设施等;清理卫生死角、脏破建筑;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规范户外广告、店招标牌设置;精心打造一批林荫道、游园、水景、绿地、环境小品。
关键词: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整治
城市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卫生脏乱差,严重影响城市环境面貌。合肥市将通过整治,让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硬件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据悉,合肥市将配套完善老旧小区必要的生活、公用和文体娱乐设施。改造一批街巷的道路、下水、路灯、绿化和相关配套设施;落实物业管理,强化日常管护,全面清理卫生死角,依法拆除违章搭建,大力整治摊点乱设、车辆乱停、乱涂乱贴、乱养乱种等突出问题。
此外,在城市公园、游园等旅游景点增设一批移动式生态公厕。推进新建区域和连片小区公厕建设,改造老旧公厕配套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公厕建设水平,推进各市场内部及城中村公厕旱改水;建立全市公厕大数据,完善公厕导示系统,推进公厕星级管理。
关键词:菜市场和摊点整治
菜市场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菜市场和摊点环境整治中,合肥市将全力推动菜市场改造升级和环境治理,逐步实现设施超市化、管理规范化。大力开展路边摊点整治,实现秩序良好、还路于民、效果持久。
据悉,合肥市将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有序实施,严格按照示范菜市场的标准,新建、改造升级一批菜市场;建立完善日常管理制度,保持菜市场内部整洁有序。在摊点整治上,全面取缔主次干道两侧及公共场所的流动摊点、倚门设摊;规范界定摊群点管理,依法整治和取缔擅自设置、超时间、超范围经营以及市民反映强烈、不适合设置的摊群点;积极引导摊点入室入市经营,对临时界定摊群点进行功能性改造升级。
同时,规范书报亭、早餐车管理。清理早餐车、书报亭乱堆乱放、乱贴乱挂、脏污破损、违法设置广告等问题,对擅自设置、移位设置和影响交通、城市景观的一律予以取缔;积极引导进店、进小区经营,逐步实现减量。
关键词:城市立面和亮化整治
城市立面建设事关城市的形象和“脸面”。合肥市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水平管理,促进业态、形态、生态、文态有机统一,打造整洁有序、简约通透、时尚大气的立面容貌和景观体系,提升城市立面和景观品质。
据悉,合肥市将开展立面“四清”。清理设置不规范的门牌、店招标牌;清理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设施;清理主要道路两侧乱搭乱建、乱悬乱挂和管线乱拉现象;清理乱贴、乱涂、乱刻、乱画,净化城市空间。提升立面品质。以推进精品道路和特色街区建设为抓手,制定和完善立面改造和管理标准,综合业态布局、建筑形态、生态环境、历史文脉沿袭等要素,实施建筑外立面“装修”;突出城市形象和公益宣传,优化户外广告布局,丰富艺术内涵和文化特色;兼顾店面特色,对主要路段、重点区域招牌进行统一规划设置;开展精品道路、特色街区、优秀建筑评选活动。实施工地围挡全覆盖。在待征土地、拆迁工地、破旧建筑四周推行景观性围挡设施,间插一定比例的公益广告。
此外,加强科学设计,突出“水、绿、城、桥”等景观元素,构建以重要建筑为点,以高架桥梁和河流沿岸为线,以公园、广场、商业区为面的完整的城市夜间景观体系,实施城市夜景亮化。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整治
合肥,水绿交融,城湖共生。据悉,合肥市将围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推动绿地布局日益均衡,绿化功能更加完善,建设品质明显提升,绿化观感质量显著提高,精品园林数量大幅增加,绿化视觉盲区基本消除。
在推进绿化精品工程建设上,合肥市将制定绿化标准,实施精品公园游园、精品道路绿化工程,大力提升绿化品质。加强观花植物、彩叶植物、香化植物选择和运用,在绿色中增花添彩,打造“花样合肥”,把园林美景建在市民身边。加强零星地块绿化改造,坚持规划建绿,结合绿地的文化休闲和体育健身等复合功能建设、墙体的绿化美化活动、城中村(棚户区)拆迁改造、地铁建设等,挖掘和拓展绿化空间,进一步提高绿地的服务半径,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系统。
与此同时,强化绿化管养,持续开展净化绿带、“小老树”更新、绿化管养示范路(公园)等专项行动,消除绿化积尘、缺株断档现象;及时调整园林绿化管养定额标准,推行大标段一体化管养模式;进一步明确区级园林绿化建设、管养和监督的主体作用,完善精细长效、共建共管体制,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管养水平。
·本报记者 束芳·
新闻推荐
中医药健康大讲堂走进龚湾社区
合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肥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