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 锴 张文博
11月14日,50名单县小记者与家长一起来到位于单县开发区的罗汉参生产加工基地进行参观采访。提前来到现场的小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互相交流着,“你听说过罗汉参吗?”“它长什么样?”“它有什么作用?”“好吃吗?”……所有的小记者包括大部分家长都表示对罗汉参一无所知。带着好奇与种种疑问,单县天祥罗汉参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袁福君带领小记者开始参观了!
罗汉参被称为 “单县三宝”之一,还是单县的“独家特产”,这让到场的小记者和家长们对罗汉参这种东西十分感兴趣。罗汉参的人工种植对土壤的要求非常苛刻,尤其是土壤中有机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含量对罗汉参的产量有重大影响,即便是在单县,也不是所有的土壤都适合种植罗汉参。而罗汉参之所以被称为单县的“独家特产”,主要因为罗汉参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建成了全国惟一罗汉参标准化生产基地。听了袁福君的介绍,小记者们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罗汉参的果实一般呈椭圆形,但在某些特殊环境条件下,也会长出一些个体特别大或形状各异的造型,俨然一个个逼真、活灵活现的艺术品。在合作社展厅内,陈列着被制作成标本的单个重量达1448克的“参王”,有像乌龟、仙鹤的“龟鹤长寿参”,有像小孩甩臂快走的“娃娃参”,如同母子亲吻的“母子情参”等,而且每个标本根据不同的造型附有题诗,赋予它更深的含义和趣味,这些特殊的罗汉参让小记者们赞叹不已。
在罗汉参分拣车间,大量的罗汉参堆放在地上等待工人的分拣、加工、包装。没等袁福君讲解,小记者们就兴奋地分散开来,拿起罗汉参仔细研究起来。“真是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啊,大的像土豆,小的像山药豆。”小记者们纷纷惊叹道。袁福君说:“罗汉参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它不能生吃,否则会上吐下泻,一定要煮熟了吃,口感干面香甜,并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味,十分好吃。”
小记者李国福说:“今天真是长见识了,没想到我们单县还有这样的宝贝,真为家乡感到骄傲。”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姜培军)鲢鱼、鳙鱼、鲤鱼、草鱼……11月15日上午,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苗游进了单县浮龙湖。当日2015“关爱浮龙湖、放鱼保生态”第二届增殖放流活...
单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