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文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黄粉虫还算“稀罕物件”,而在单县高老家乡却成了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从30平方米的养殖房起步养殖黄粉虫,到现在年产值达2000万元,刘庄集行政村村民刘永征带动本地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已经解决38人就业。
养虫子养出一片新天地
刘永征所在的单县高老家乡刘庄集行政村共有525户2508余人,其中贫困户119户、307人,耕地仅2546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花生。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依靠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2010年,刘永征从不足30平方米的黄粉虫养殖房做起,如今发展成拥有75名职工、占地26亩的单县永征宠物食品有限公司。“黄粉虫容易养殖,投资还少,非常适合劳力少、土地少、住房面积不大的贫困户养殖。”昨日,他向记者说。
“刚开始搞养殖并不一帆风顺。我第一次养殖黄粉虫,由于市场不成熟,导致公司亏损不少,后来不甘心,又重新搞起来。”刘永征回忆道,现在养虫子得心应手,生意好了,也想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
“黄粉虫浑身是宝,从种虫到成虫的四期蜕壳含有丰富的蛋白,非常适合做宠物的饲料,产品主要出口欧美等西方国家。”刘永征告诉记者,2015年公司年产值达2000万元。
带领村民一起“冲”上脱贫路
今年2月,刘永征响应乡党委政府扶贫攻坚的号召,依靠自己的实力,为家乡的贫困户免费提供黄粉虫养殖技术,为贫困户提供种虫,进行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收购销售
“养殖户只需要20平方米空间,一人便可以养殖四五百箱,年收入可达4万余元,当年就可以脱贫。黄粉虫养起来一点都不难,一天只需喂一次,省工省时,不耽误农活,经济效益极高。一公斤种虫100元,一年可产135公斤幼虫,可以卖3000多元钱。一箱黄粉虫每天只需喂0.5公斤麸皮、玉米粉,外加少量蔬菜。农村养殖这个相当合适。”村党支部书记刘照中介绍道。
对于不适合养殖黄粉虫的贫困户,刘永征把他们吸收到企业中。他们做黄粉虫的包装、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每月能领到工资2000元左右,中午还可享受免费午餐。
“虽说家里有几亩地,但一个孩子上大学,一个孩子上高中,到了年底基本剩不着啥,哪能经得起小病小灾啊!”刘庄集行政村村民魏凤说,现在好了,厂子就在村里,出了家门就能挣钱,一个月2000多元钱,生活宽裕了不少。
目前,刘永征的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已经解决38名贫困人员就业,或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或为贫困户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走出一条扶贫新路子。 
新闻推荐
3月21日早晨,王大龙和妻子到地里去干活。由于天气不错,王大龙怕棚内温度太高,芸豆苗会被烤死,就准备掀开塑料纸。看到王玉刚正准备打除草剂,他怕熏到自家大棚里的芸豆苗,就与王玉刚商量,能否晚上再打,却...
单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单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