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通达 武 霈
感 冒药、消炎药、止泻药……这些都是绝大多数家庭常备的药物。老年人病痛多,有老人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大量囤药的现象。昨日,牡丹晚报记者调查几十名市民发现,近七成市民表示,家中均有存药,对感冒、头痛、发热消炎等症状,一般选择自诊。
声音:“小药箱”救了老人命
“由于病情不稳定,我们家里平时基本就没断过药。”家住菏泽华平小区的张大爷告诉牡丹晚报记者,他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家里常备这方面的药物。
“每次去药房都买挺多的,有次老伴心脏病复发,多亏‘小药箱\’。”张大爷说,去年夏天老伴心脏病犯了,他及时给老伴服用了家中常备的速效救心丸,为医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牡丹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老年人患病的几率比年轻人要大得多,所以多数有老人的家庭都常备“小药箱”。
误区:“自诊”不靠谱
“你看,阿莫西林、快克、布洛芬我家都有,以备不时之需。”家住菏泽华英嘉园小区的周敏一边翻腾着抽屉里的药品,一边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这3盒皮炎平买了两三年了,其有一盒至今都没开过。”
“几年前,自己胳膊上长了红疹,感觉像是过敏就去药店买了几盒皮炎平,用了之后效果不错,她就把皮炎平当成了常备药。可是,后来皮肤上又出现另一种红斑,随后就用电脑搜索了下症状,觉得和上次的情况差不多就再次使用了皮炎平,可没了明显的效果。”周敏说,用了一段时间,症状不但没减轻反而更严重了,无奈之下就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皮炎平的主要成分是地塞米松,属于u激素类药物,之前有效果是因为刚好对症,这次是属于病毒感染,应该换其它药物。经历了这件事情后,周敏表示,有问题都得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牡丹晚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像周敏这样的市民不在少数,有不少市民出现过对自己病情“自诊”失败的情况。
近七成市民出现过使用家中备药
牡丹晚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获悉,中国科协对全国27个省区234户城乡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吃药比较随意,86.7%的人曾有过自我药疗的经历,36%的人自行用药时曾出现失误,其中25.5%耽误了治疗。数据还显示,93.6%的人在购药前会咨询导购,其中41.6%的人会购买导购推荐的药品。可见,国人买药吃药时存在不少问题。
“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也比较方便。”市民周先生告诉牡丹晚报记者,有点小毛病自己在网上搜索下症状,随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就去药房买药。
“现在医院看病的人那么多,光排队都要很长时间,一点小毛病懒得过去。”市民吴先生说,他平时会根据以往经验自行选购一些药品给自己或者家人治疗。
牡丹晚报记者调查几十名市民发现,近七成市民出现过家中备药、自我用药的情况。
专家:家庭常备药要有倾向性,自诊要慎重
菏泽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徐朝刚介绍,家庭“小药箱”主要体现在方便及时地快捷治疗,按理说,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个“家庭小药箱”,但是关注自我健康意识的市民不多,能够懂得用药知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方面的知识,应该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
“一些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家中常备一些急救药物,可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但市民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购服用。”徐朝刚说。
采访中,不少市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医生一般按疗程来开药,有时候药没用完,病已经痊愈,剩下的药很多人都会随手存进家庭药箱。对此,徐朝刚表示,家庭药箱最好不要出现处方药,“因为处方药都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样的药不宜留着备用,更不应该跟家人共享。”
“‘家庭小药箱\’药类应该要有倾向性,要根据家庭健康情况而定。”许朝刚提醒市民,对不能确诊或症状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市民不能擅自用药,尤其是小儿生病时,常常发病急,变化大,小儿自己也难以言表,应尽快去医院诊治。对成年人突发的各种病痛,老年人原有慢性病的突然变化,也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在药物储存和过期方面,药品应该存放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不能放在小孩易拿的地方,如果药过期,现在有药房对过期药品进行回收。 
新闻推荐
刮刮乐2元票 “动物乐园”是一款以各种形象可爱的动物为主画面设计的彩票,一套五枚,五张彩票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动物乐园图,给彩友们带来了全新的彩...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