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邵建国
6月2日下午,年过八旬的石立坤来到报社,从菏泽日报社副总编辑,牡丹晚报、齐鲁晚报·今日菏泽总编辑潘若松手中接过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会员证,兴奋地戴到脖子上,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石立坤是牡丹晚报的忠实读者,如今又成了老年俱乐部的会员。他高兴地说,今后他要多参加活动,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结识更多的老年朋友。他表示,他还要告诉老友们老年俱乐部成立的消息,鼓励他们也都加入进来,以后一起参加活动,一起玩乐!
扎根乡村:做会计辅导员40余年,桃李满天下
石立坤说,1935年,他出生在河南省范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喜欢读书,学习成绩始终很优秀。1951年,刚刚15岁的他,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回家。
不能读书,每天要么干活、要么睡觉,石立坤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随后他来到菏泽找到了大哥。当时正好赶上菏泽政民干校招生,在大哥的鼓励下,他报名参加了考试。成绩出来了,他竟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
仅仅一个多月后,石立坤就从菏泽政民干校毕业了,之后干了一段时间宣传员工作。后来,他又考上了菏泽财经干校。1952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菏泽专区供销合作社肥料部做了一名会计员,由于“算盘打得好,账算得准”,在单位成了有名的 “铁算盘”。于是从1955年开始,他走向了乡村,做了一名会计辅导员,巡回为各乡村的会计员授课。
做会计辅导员,石立坤一做就是41个年头,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优秀会计员,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石立坤平时善于学习、研究、总结工作方法。1955年,他编写了菏泽专区首部《农业合作社章程》,被到基层调研的中央农村工作部政策研究员张微成发现并推荐。后来,国家农业部在编写 《全国农业合作社章程》予以了重点参考,并对石立坤给予了奖励。
身体康健秘诀:心情愉快、生活规律、喜欢读报
1996年12月,石立坤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到家,他每天心情愉快,过着有规律的生活,身体一直倍儿棒。
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家住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家属院的石立坤每天早晨5点多便起床散步,如今他最喜欢到美丽宽敞的菏泽牡丹广场散步,与老友们海阔天空地聊天。“广场建得真是不错,在那里散步真是一种享受!”他说。
石立坤老人每天还喜欢读报。他是牡丹晚报的忠实读者,从其前身曹州晚报就一直订阅。此外,他还订阅着菏泽日报、《华夏关注》等报刊。“牡丹晚报办得很好!贴近百姓,很有可读性!”谈到牡丹晚报,他高兴地说。
石立坤说,现在,他每天在家的时间有些长,希望通过加入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参加一些活动,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结识更多的老年朋友。他表示,他还要告诉老友们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成立的消息,鼓励他们也都加入进来,以后一起参加活动,一起玩乐!
致 读 者
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快乐老人”专版与读者见面了!老年人忙碌了一生,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社会和子女,他们应该享受快乐、充实又精彩纷呈的晚年生活。牡丹晚报作为有责任的主流媒体,一直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努力构建老年人沟通交流的平台,打造老年人精神的乐园。在这里,您可以结交朋友、展示才艺、培养爱好、快乐出行;在这里,您可以聆听名师讲座、研习书画、做文体“达人”。
老年俱乐部将经常开展各项公益活动,为老年朋友培养兴趣爱好、增添生活的色彩。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快乐老人”专版将开辟 “快乐老人”“才艺达人”“乐享运动”“心灵驿站”等专栏,对热爱生活、才艺出众、热衷公益的老年人进行专访和跟踪报道;对老年俱乐部举办的各项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创建老年人美好生活模式,让老年人能更便利地享受安全、专业、贴心的生活服务,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色添彩,是我们唯一的追求!
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
老年俱乐部揭牌仪式近期举行
截至6月1日,报名正式成为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会员的老人已达300余名。首批会员证也已制作完毕,第二批会员证正在紧张制作中。近日,牡丹晚报将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并集中发放会员证。
近期,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将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健康指导、艺术培训、幸福交友、快乐出游等公益活动,为会员们搭建一个培育才艺、展示风采、沟通交流、绽放精彩的人生舞台。
牡丹晚报诚邀更多老年朋友加盟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报名热线:5969571;报名地址:菏泽市太原路66号菏泽日报社办公大楼5楼牡丹晚报老年俱乐部(在一楼大厅专为老年读者设立了报名处)。 
新闻推荐
...
菏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菏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