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闻 凤台新闻 寿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淮南市 > 淮南新闻 > 正文

储劲松共和共和一词以及共和政体有学者指出最早出现在

来源:安徽商报 2016-03-13 01:55   https://www.yybnet.net/

储劲松

共和

“共和”一词以及共和政体,有学者指出,最早出现在约公元前2371年古代西亚的阿卡德王国,最著名的古代共和国则是公元前509年的罗马。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周厉王时期(公元前841年),《史记·周本纪》载:“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从史料可以看出,虽然其词义以及政治体制不尽相同,但大体相似。

周厉王姬胡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出名的君主,他出名的原因不是治绩和仁政,而是暴虐、贪财,特别是禁止百姓“讪谤朝政”以致“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人终于忍受不了起来造反,姬胡被迫出奔到彘地,最后死在那里。这个时候,周朝一片混乱,周、召二公力挽狂澜,出面主持朝政,收拾残局,实行“共和”。“共和”政体一共实行了十四年,直到周、召二公拥立姬胡之子姬静为王(周宣王)为止。

《史记》对周朝的“共和”语焉不详,估计是贵族会议决定国家大事的制度,是现代意义上的共和民主制度的先驱。

春秋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则说厉王出奔后,共伯和干王位,“共伯和”即共国的诸侯王,名叫和,他代摄天子位,史称“共和行政”,这与《史记》的记载不同。

千载悠悠,史实无从稽考。所谓的史书,其实也是挂一漏万的记载。修史如修路,修成一条大道,从前的千万条小道就被荒草淹没了。焉知真正的史实不在那榛莽小道之中?

史书,石室金匮之书,藏之秘阁,宣之万代,可谓书中之书,籍中之籍,典中之典。史家的权,生杀予夺,褒是贬非,盖棺定论,无从翻案,大过帝王,是皇中之皇,帝中之帝,王中之王。

诗人刘邦

前人编汉代诗,多置汉高祖刘邦《大风歌》于首篇。我想这不仅因为他是开国帝王的缘故,更因其雍容风度、沉雄意气,完全可作汉诗的壮美开篇。

《大风歌》又名《三侯之章》,是刘邦御驾亲征讨伐淮南王英布叛乱时,顺道回沛县故乡与家乡父老欢饮歌舞时所作。《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小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守四方。”

刘邦死后,故乡沛县也为他立了庙,《大风歌》则被朝廷定为沛县高祖庙的祭祀歌。按《史记·乐书》,“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时歌舞宗庙”,这个命令,应当是吕雉下的。在古代,祭祀山川上帝和列祖列宗是天大的事,后来汉武帝作《郊祀歌十九章》,所以我以为,《三侯之章》这个文绉绉的雅名是汉代文人取的,以与《郊祀歌十九章》的“文乎其辞”相匹配。“侯”,与“兮”一样,是语气助词,《三侯之章》也就是《大风三章》。

刘邦这首诗,只有短短三句,用词直白朴质,却无疑是神来之笔,诗中上品。诗有浓烈的楚风楚味,其中的帝王气魄与慷慨悲凉,他人是无法比拟和体味的。相较于汉乐府民歌,汉代文人写诗很少,后人把以《大风歌》为代表的楚歌作为西汉文人诗的标志性作品。以匹夫提三尺之剑坐上天子宝座的刘邦,一贯轻视文人儒士的刘邦,竟然因此成了诗人。

《大风歌》里,有乱世起兵一统天下的得意自豪,有富贵还乡父老齐聚的欢乐荣耀,有良将乏人江山动荡的焦虑恐惧,辞气沉郁悲怆。其时,刘邦的江山还没有坐稳,韩信、彭越造反被诛,英布、陈豨正在叛乱,卢绾反相渐明……他对于自己能否守住江山还没有把握,为此深感忧虑不安,所以《史记》说他唱《大风歌》,“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行数下。”

刘邦还有一首《鸿鹄歌》存世,诗云:“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史记·留侯世家》)比起《大风歌》,后来的这首《鸿鹄歌》的调子就更低沉了。诗是刘邦病重中写给他心爱的女人戚夫人的,说的是“商山四皓”力保太子,太子已经羽翼丰满地位无法撼动,他没法让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当太子了,并且,他已经预感到了自己死后戚夫人和如意的悲惨命运。以天子至尊,无力保护自己的娇姬爱子,天下最悲哀的事有甚于此者乎?

刘邦的两首诗歌,一首比一首悲壮苍凉,人说“愤怒出诗人”,其实沉郁悲凉更出好诗。刘邦作的诗或者说作的歌,估计不止《大风歌》《鸿鹄歌》这两首,但通过《史记》等典籍流传下来的仅此二首。以刘邦的才华和气象,若非无赖而又帝王,假如以儒为业,必能以诗名天下。

述往思来

史书厚而重,作为每日的消闲,再忙再累也要读几页。烽烟满纸,悉成山海传说,文治武功,尽作野叟曝言,多少人,多少事,多少成败是非,都化作了时间的灰烬。读深了,看懂了,人轻如羽,淡如菊。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诗经》《尚书》《周易》《春秋》《离骚》《国语》《吕览》《说难》《孤愤》,包括他自己的《史记》,“此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石室金匮之史书,其功用,太史公一言以蔽之:述往思来。

然而我等草野细民,不单“封狼居胥”的少年壮志不存,连“思来”之心也渐渐与草木同秋了。浩瀚历史,万千气象,只当秋水文章来读便好。史书是最好的书,马齿越老,人齿越少,越以为天下最精妙的文章就是大史家的名作。那一团团的秋水气息,会把读史人的心慢慢地淹化成大海,苍苍然,茫无际涯。

智与刑

司马迁遭腐刑大辱,班固《汉书》为其作传,评曰:“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话音刚落,班固就因为教子无方,被仇家所告,瘐死大狱。范晔《后汉书》就此评论道:“固伤迁博物洽闻,不能以智免极刑;然亦身陷大戮,智及之而不能守之。呜呼,古人所以致论于目睫也!”然而范晔的命运更惨,被人怂恿着造反,弃市不算,还株连到子孙,落个逆子贰臣的骂名,连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斥其为“罪人”,砍头途中,还披其颊唾其面。沈约《宋书》说他“利令智昏”,李延寿《南史》说他“何利害之相倾”。前四史的作者,命都不好,相比较而言,撰《三国志》的陈寿算比较好的了,虽然一生仕途蹭蹬忧郁烦愁,到底是自己病死的。

司马迁、班固和范晔,无一不是世间罕见的良史之才,其知识足称博古通今,其智慧足以经世致用,然而虽为明哲,却无一能够保全身家,可知大智慧者未必人生大团圆。司马迁遭受宫刑,世人都称其冤;班固死于大狱,业障有一半是自己做下的;范晔弃市,则基本上是咎由自取。

读史到此,不免合书望月而长叹息。古人云“虞卿穷愁而著书”,信然。自古薄命的不止是红颜,才子也如是。才情过高,天也厌之,神也厌之,鬼也厌之。

新闻推荐

发布虚假借款标的“徽金所”非法吸储千万打着P2P旗号圈钱放高利贷赚差价 公司两负责人已被刑拘

打着P2P旗号圈钱放高利贷赚差价 公司两负责人已被刑拘

淮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淮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储劲松共和共和一词以及共和政体有学者指出最早出现在)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