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世界非遗的项目。
珠算过时了吗?在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这似乎是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此次重新回归大众视野,珠算能否迎来传承的春天?
珠算宗师出徽州
走进黄山市屯溪区前园村中一条被命名为“大位路”的小巷,一座古老的徽派民居建筑是珠算宗师程大位故居,程大位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就是在这儿编纂问世。程大位创造或规范的珠算口诀,标志着我国数学发展步入了一个以珠算为中心的新时期。
我国第一座国办珠算博物馆,就建立在程大位故居对面的程氏祠堂里。这座建筑翘角飞檐,宫灯高悬,楹联林立,一派古色古香。
在博物馆展出的1000多件形状各异的算盘文物中,大者有八十一档,长达一米七五,可供九位伙计同时操作。小的如戒指算盘,仅两厘米,为纯银质,须用绣花针才能拨动,但算盘该具备的运算功能它样样具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
珠算博物馆解说员介绍,1985年,为纪念程大位逝世380周年,黄山市对其故居进行修缮开放,并正式建立程大位纪念馆,横梁上“程大位故居”匾额为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所题。
2008年,“程大位珠算法”与中国珠算协会的“珠算文化”一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观点
安徽学者:“丢”了的算盘要找回来
1996年,当时银行的柜员桌上经常同时出现电脑和算盘,如今这一情景已经极少看到。新华社发
算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在生活中销声匿迹。是否有了计算机,珠算就该进博物馆了?珠算还要学吗?
保护珠算已刻不容缓
安徽省文史馆研究员方利山说,和其他“非遗”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珠算的传承体系和传播方式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不可复原的巨大变化,我们没有可能再营造出曾经与珠算相应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可以研究如何把握它的生存机制,怎样保护它的生存能力等。
安徽程大位珠算博物馆馆长于刚强说,中国珠算入选世界“非遗”,当然是一种荣誉,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保护中国珠算不被社会淘汰,如何能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
珠心算成传承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尽管珠算“日渐式微”是不争的事实,但一种在珠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珠心算正走进全国数百所小学的课堂,成为珠算文化传承最有效途径之一。
相距黄山程大位珠算博物馆300米远的程大位小学,是全国珠算教学试点学校。自1994年以来,程大位小学就在进行珠算教学试点,开展“珠算、口算、心算”三算结合的教学尝试。
走进教室,小小的学童随着老师珠算术语的变化,在算盘上轻盈拨动,那份认真和喜爱俨然已全部融到这些动作中。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国家级珠心算教练汪素秋老师介绍,珠心算是一种智力体操,在这种智力活动中,儿童的眼、耳、手、口多种器官参与活动;这种活动的背后是千百条神经的参与和大脑细胞的积极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敏捷性等方面的素质。如今,珠心算教育已经在3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起来。
优势
珠算便捷、健脑又环保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电子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算盘,使用算盘和使用电子计算工具并不矛盾。专家学者们大致给出三点理由:
第一,加减法和一位乘法,这些生活中最为常用的简单计算,珠算比计算机方便,珠算可以对电脑计算起到辅助作用。
第二,珠算具有教育启智功能,而且在培养训练财会人员认真仔细、快速准确的素质方面,珠算不可或缺。
第三,尽管电子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算盘不使用电池,没有辐射,因此这种古老的计算器很“环保”。
揭秘
在财会学校还是必修课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在一些财经类大中专院校和财会类中职学校,珠算如今仍是必修课。1997年,财政部曾发布文件,要求所有财经类大中专院校必须把珠算列为必修课程,并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
有关珠算的规定,还写进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法规之中。比如,财政部于2005年发布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第二章第九条就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除了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外,还要考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在今年新发布的财政部令第73号——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也未曾更改此项规定。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 12月8日上午8时18分,农历11月初六,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修复后的元代环秀桥,重新挂上被洪水冲走又找回的牌匾。至此,环秀桥因山洪冲毁后修复重...
黄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黄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