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高居翰的文化意义

来源:新安晚报 2014-02-23 13:06   https://www.yybnet.net/

“想成为一个诗歌研究专家,就必须阅读和分析大量诗歌作品;想成为一个音乐学家,就必须聆听和分析大量音乐作品。”在《气势撼人》(三联简体版新序)一文中,高居翰特别强调研究中国绘画,必须全身心沉浸于大量绘画作品,并对某些作品投入特别关注。

我们知道,就英美文学批评而言,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流派乃“新批评”。 “新批评”理论体系,特别强调“文本细读”,一改过去重作家、轻作品,重诗人、轻诗文本的批评倾向。现在,问题的焦点似乎应该是,在中国古代绘画研究中,“文本”到底是指什么?是“文字”还是“图像”?

高居翰对此做了坦诚回答:“中国绘画史研究必须以视觉方法为中心。”

所谓“视觉方法”,就是强调图像与视觉研究的主导意义,这与南宋史学家郑樵《通志》提出的以“图像证史”的理念有某种内在关联——对于中国学界拘泥传统,致力于“文字文本”研究,而忽略视觉研究的方法,高居翰颇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观念,提倡以图像为研究核心。

在《气势撼人》一书中,高居翰在每一章中,都以对某一幅画的细读或两幅画的比较为开篇,然后渐渐展开论述,令人兴奋并敬佩。该书通过作者雄辩而生动的解析,丰富细腻的图版对比,引领读者轻松进入中国17世纪多位艺术大师的心灵与创作世界,同时,也一窥中国艺术里自然与风格的复杂辩证关系。

去年,我为中央台系列纪录片《大黄山》撰稿,重点撰写“黄山画派”那一集。平心而论,高居翰在《山外山》及《气势撼人》两书中的文章,如《安徽派绘画的肇始及其衍伸》、《弘仁与龚贤:大自然的变形》等等,给我的启迪就远远超过国内同类学者著作。例如,论及渐江时,高居翰主要围绕其绝作《秋景山水》,从画家不同时期画作中曲折小径的走向,岩石勾勒的直线风格,一尖一方的对立山峰造型等等视觉特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此画成功处在于其成就了巨嶂山水的特质,同时,也为安徽画派所特有的美学准则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秩序典范。其风格的走向新颖,受北宋山水所启发,足以表达另外一种心灵的山水,也就是弘仁在安徽山中的幽隐心境。”

当然,就方法论而言,当代中国学者之所以忽视“视觉命题”,客观上也有原因,那就是难以亲见更多历代绘画大师真迹,而书籍中图版印刷质量往往又不高。为此,高居翰特别重视中国绘画图像库的建设,他曾出版过《中国古画索引:唐宋元部分》,尚待完成的《明代绘画索引》电子版,也为建立国际化中国绘画图像数据库做了重要铺垫。

“关于绘画,明清历史究竟能告诉我们些什么?这不是我关心的主题。相反,我所在意的是,明末清初绘画充满了变化、活力与复杂性,这些作品本身,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时代信息,以及这样的时代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张力?”

在高居翰中国艺术史研究中,图像分析只是主要因素,而不是唯一因素,他往往大量依靠头脑储存的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研究时记录的作品,还有画家的信笺、日记、随笔、画作中题识等信息,还原元明清最真实的艺术氛围和生活氛围——高居翰明确倡导“让绘画通过画史进入历史”,其系列著作,总是试图通过艺术史,作出更全面的社会史考察和回答,以作为思考中国问题之借鉴——这充分反应了一个学者的人文情怀和襟抱。

除方法新颖之外,高居翰著作最引人入胜之处,还在于其语言清晰、有力而流畅。其口语化个人风格,使他的学术著作广受英语读者喜爱,美国大学最常用的《美术写作指南》,就专门提到高居翰文体,并引之为范本。

我有时思虑,为何中国今日许多学术著作语言僵硬,观点黯淡,味同嚼蜡,我想最根本原因,还是学者心灵尚未萌动,更没有意识到其研究对象的心灵特征——诚如高居翰所言,所有创造者的心灵都特具“复杂与不可预测”的性质。

在我的阅读经验里,近年来,许多外籍学者如高居翰、柯律格、乔迅、雷德侯等,再加上在国外求学有成的华裔学者如巫鸿、石守谦、白谦慎、马孟晶、曹星原等,他们对中国古代书画的解读,往往问题明确,视觉新奇,使古老中国艺术作品成为激动人心的存在。书画之外,哈佛学者宇文所安一本薄薄的《追忆》,其神奇的心理分析视角,在我心中所引起的波澜,也远远超过诸多关于唐诗的长篇大论。

据曹星原教授介绍,高居翰先生共有四个子女和六个孙辈,他们都很优秀,各有很好的发展,但老先生晚年情感还是偏于寂寞,这也许是许多大学者的宿命吧——所谓寂寞出学者,愤怒出诗人,诚者斯言。

在《不朽的林泉》一书中,当高居翰两年前从年轻合作者那里得知,位于江苏常州武进的“止园”遗迹被发现,且满目崛起的商业大厦取代了昔日那座梦幻佳境般的典范园林时,他感叹良多:“这本书纪念的是一个业已逝去的世界。往昔的胜景不再,但幸由中国古代的那些伟大画家,借助他们的杰作,我们仍得以感受那些美好乐园的流风余韵。”

“吴江此去三千里,几处平湖几重澜。”“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谨以一首流行于网络、名为《江岸送别》的歌中词句,送给高居翰先生,并祝福他的在天之灵——由于他对遥远中国的深厚情感,更由于他开创性的研究,使得中国古老文化在当今世界学术中赢得广泛的尊重。

新闻推荐

导演袁牧女心脏病猝发病逝李少红叹影视界群体负荷太重

李少红叹影视界群体负荷太重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亦师亦友刘伯山2014-03-15 12:22
猜你喜欢:
评论:(高居翰的文化意义)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