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黄山新闻 > 正文

太平湖畔寻苏雪林芳踪到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了典型的徽

来源:新安晚报 2014-02-07 07:07   https://www.yybnet.net/

太平湖畔寻苏雪林芳踪,到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了。典型的徽州村落,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格局。河床里裸露的是还算清爽的沙子和鹅卵石的碎块。许是水间隙性地来去得以冲刷吧。正在热火的新农村建设也或者是历史文化名村的缘故,岭下村看上去还是养眼的。那家家户户门前栽插的花花草草迎风摇曳着。

水口而下便是苏氏宗祠。高大而庄严。如今是乡综合文化站。“科学发展领航向;美好乡村谱华章”,大门上的一副对联虽然已经不整齐且泛黄了,但也算有了点时代气息。据说苏氏宗祠又名六甲祠、继序堂、显荣公祠,都是和苏氏后人光宗耀祖的事迹有关。有三进,前进门厅为五凤楼式,徽州三雕的精工制作都有体现。第二进墙上有朱熹的“忠孝节义”四个黑漆大字。正堂上曾悬挂“敬教兴学”匾,是当时最高当局为表彰苏氏创办私立学校所赐。第三进保存较为完好。2004年10月,苏氏宗祠与海宁学舍被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里的村妇还是纯朴的,听说我们来寻苏雪林,就热心地给指路。走过竹篱笆隔着的一片绿意盎然的菜园,就到了海宁学舍。门也是紧锁的。在同行的桂先生的央请下,一位姓王的妇人为我们开了门。

海宁学舍清咸丰年间建,是一座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三开间两层楼房。大门上方镌刻有“海宁学舍”匾额,两株丹桂适时开着,香气馥郁。而院内有紫薇掩映着窗棂,斜斜地伸展着。屋旁紧靠山川小溪,潺潺流水尽管稀少,但还是能从窗下流过,有声响传出。

王姓妇人说,苏雪林少年时代就在这儿读书。如今隔三岔五的,有游客和学生组团过来参观。所见和我们是一样的,都是与苏雪林有关的照片、书报,研究苏雪林的资料,以及她1998年回乡的情景,登黄山的照片,与“太平湖山美水美”的题字。陈列室正中央有个苏雪林的石膏像。两旁有鲜花掩护着。上二楼,楼板动静不小。推开窗户,远处青山隐约而逶迤,左前方有一个叫做凤形山的,埋葬着104岁的苏雪林的一缕香魂。

苏雪林先于安徽、北京女子学校就读,曾受业于胡适门下。而据她自己说,文字受林纾的影响还是很多的。“五四”时期,以散文《绿天》与小说《棘心》成名。1921年远去法国留学。历任东吴、沪江、安徽和武汉四所大学教授。在汉期间,与凌叔华、袁昌英合称珞珈三女杰。1925年春天,苏雪林从马赛乘邮轮东归。母女相见后,苏雪林答应与未婚夫张宝龄完婚。婚礼在村里是有史以来最隆重而又最奇特的一次。多年以后,苏雪林重回故里,在荆乐堂的婚房前面久久不忍离去,令旁边一干人等也不禁流泪。

盘桓几许,我特意到苏雪林居过的耕礼堂屋子里去看了。有祖孙三代人在住。说是他们从公家买的。知道是苏家的老屋之一。并且指给我们看,那一间屋子,苏雪林做女儿时居住过。女主人在做晚饭了,边做边搭理我们。小孙子在一旁调皮。说话间,来了个上年纪的妇人。穿着紫色马甲。牙齿不关风,言语也不清楚,看上去很叫人难受。介绍说,她叫金姑。是苏雪林的侄媳。她听到了,说我叫金姑娘。我们家有人从北京来……屋子女主人插话说,还有从台湾来的。是苏雪林收养的。每年都要来上坟的。坟就在对面的山上。

说话间已经很晚了。回到村口,桂先生宗革到底放不下苏雪林那青茔。我们就一前一后登了那并不高大的凤形山。坟前是肃穆的。左右各有一个石狮,拾水泥台阶而上,正面横头有一块“流芳千古”的石碑。看情形是后来仿制的。右侧是众善堂公墓,左侧是“苏雪林教授之墓”。落款除了男张卫,就是苏氏家族的很多人名,按照辈份年齿依次排列成几行,密密麻麻的。墓坐东朝西,刚好还有细微的余晖过来。其余三面被茂盛的松竹照顾着。流浪的苏雪林,长眠于此。

回去的路上,我疲倦了,似乎有过微微的鼾声。在岭下村与乡亲们的对话依然在耳畔回响。

——岭下村大多不姓苏了。苏家人能干的都出去了,偶尔回来看看。来看望苏雪林的人经常有,只是苏雪林对于故乡,是没做过什么的。乡亲们对此没有过奢望,也淡然。而过往匆匆的游客们大多说,这个老太婆当年咒骂鲁迅,跟国民党到台湾去了,是个反动派……

其实,苏雪林原本很推崇鲁迅。这在她的《<阿Q正传>及鲁迅的创作艺术》一文中崭露无遗。如“谁都知道鲁迅是新文学界的老资格,过去十年内曾执过文坛牛耳……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多,《呐喊》和《彷徨》是他五四时代到于今的收获。两本,仅仅的两本,但已经使他在将来中国文学史占到永久的地位了。”而苏雪林对鲁迅的反对与咒骂,是在鲁迅病逝后的一个月内开始的。而且很多言辞是非理性的、非学术的,非研究讨论型的,很直接,也很率性。这些都是与文字水准无关的,所以算不上严肃的批评。再退一步说,她对郭沫若、郁达夫和张资平等等的批评,也都很难说有多高的艺术水准。或许,那种文字更多地带有个人好恶的成分,也作贱了一个有才华的人。

岭下村,我来过了。一缕香魂在此安息,那就让她安息下去吧。青山常在,流水无意。

□柳拂桥   岭下村寻苏雪林芳踪

苏雪林旧居

苏氏宗祠

新闻推荐

高居翰与安徽之缘

1973年,高居翰作为考古代表团成员第一次来中国。1977年,他又作为中国古代绘画代表团主席,再来中国。1982年秋季,高居翰在北京盘桓数月,研究故宫博物院藏画(包括渐江绘画),随...

黄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黄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高居翰的文化意义2014-02-23 13:06
评论:(太平湖畔寻苏雪林芳踪到的时候已经夕阳西下了典型的徽)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